第2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王案后,陆睿与陆侍郎曾在散值后饮茶闲谈,点评时政。
  陆侍郎由周王案而发感慨,觉得不失为一种削藩的手段。
  陆睿不能赞同。
  因手段终究只是手段,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皇帝驱使宦官为其卖命,做见不得光、会招致民怨的事,然后在民怨沸腾时推这宦官出去顶罪,一杀了之,百姓还要额手相庆,歌颂皇帝英明。
  这是帝王手段,这手段在施行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宦官的专权、擅权。
  这等手段,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用。淳宁帝登基时间还短,已经有了一个霍决。
  景顺帝时期,不知道多少权阉沉沉浮浮,用性命填了皇帝的欲望。
  而宗室繁衍过盛,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件事,积弊已有百年。
  削藩这个事,已经是好几任皇帝和许多臣子的未竟之志。
  只做起来太难。
  因皇帝们常恨亲戚们吸国家的血,但当轮到他们分封自己的亲生儿子时,又怨怪好地方都被亲戚们占了,不能给亲生儿子们更丰腴的封地。
  便用手段一时解决掉如周王这样繁育得过于庞大的亲王支系,也改变不了这个循环怪圈。
  陆睿的志向是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宗室的分封制度。
  只这个事对他来讲,也如其他的文臣一样,只是“志向”。
  要等到他有资格去做,且得二三十年之后,登了阁拜了相再说。
  但这场闲谈点评中有一点的确被陆侍郎说中了。
  皇帝自己,觉得这种手段很好。
  因他尝到了甜头,既得利益者,总希望能将这种模式维持继续下去。
  他对霍决道:“宗室们对朝堂无甚贡献,却靡费甚巨,实令人无奈。若是民家,有些血脉已经远到可以分宗了。”
  不需要说更多,霍决已经提炼了这里面的信息。
  远支宗脉,已经令皇帝有想法了。
  霍决简简单单道:“是。”
  心意相通,默契早成。皇帝无需多说,只点点头。
  又道:“立后的事,我心意已决。”
  霍决抬头。
  “就李十。”皇帝说,“看来看去,还是她。”
  “其他人也留下,我跟李十已经谈过了。李十说,得一视同仁。”
  “都从贵人做起吧。”
  淳宁四年十月,皇帝确定了心意,立南阳李氏嫡女为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