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契丹衰落、河坝御狄(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非但如此,还可能不够;在上京这个地方筑城,绝不是一座小城,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至少需要筑建一大批坚城,而且,建城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旦郭崇韬的提议,被朱璃采纳,这就是个填不满的窟窿,当家做主的尉迟槿,当然不愿意轻易妥协。
  “整个中原,任何一座雄城的矗立,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那都是要经过无数年的修葺、加固、拓宽,以及无数次的血火洗礼,才能矗立起来的。”
  “筑城,以我们现有的实力,若是勉强为之,必然会拖垮整个河朔。”尉迟槿据理力争,十分严肃。
  对于尉迟槿的担忧,郭崇韬虽然理解,不过仍旧坚持道:“娘子说的,我们都理解;可是,狄人有骏马、强弓之利,若是没有坚城为依托,我军很难守住这里。”
  ......
  二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竟然相持难下。
  看着这一幕,朱璃突然转头看向了郭奇佐,皱眉道:“先生,你看呢?”
  一见朱璃开口,郭崇韬、尉迟槿也停下了争论,一起望向了郭奇佐;郭奇佐闻言,一片淡然,拱手道:“将军,如今高远将军收复了平州,二将军也拿下营州,只要我们依托坚城、固守疆土,谅那狄人也攻掠不下。”
  “将军为何一定要占据这片不毛之地呢?”
  不毛之地,后世的东北,在现在的郭奇佐看来,竟然是不毛之地;朱璃想想,就是一阵苦笑。
  不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朱璃也能理解对方的为何这么说;大唐境内烽火连绵,藩镇、枭雄之间,争夺不断。
  在这个乱世之中,朱璃非但没有积极积蓄实力,以备南下中原,逐鹿群雄,反而要夺取契丹蜗居的地方,这在当时的人看来,绝对是一件舍本逐末的事情。
  郭奇佐有此一问,也是在所难免的。
  闻听郭奇佐之言,朱璃神色一肃,义正言辞地道:“先不说上京这片土地,是不是先生说的不毛之地;单论这片土地,原本就是我中原王朝的领土,我朱璃,就有责任,将其纳入大唐的版图。”
  “寸土之地,必有热血,我辈炎黄后裔,不求四处攻掠,只求先辈留给我们的土地,寸土不失。”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才是我大汉人,该有的胸襟和胆魄;北逐契丹,只不过是将先辈们曾经占领过的土地,收回来罢了,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原因吗?”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既然横行当世,就决不能让后辈们,指着我们的脊梁骨说:就是他们当权的时候,那片土地,被异族给抢去的。”
  这句话朱璃说得十分坚定,不容置疑;列位众人,无不看出他占领这片土地的决然。
  “好,哈哈哈。”朱璃话音未落,坐在上首的武悼就大声称赞道。
  “有骨气,至少我武悼,没有看错人;你是我唯一的弟子,我希望,你也是我今生,最大的骄傲。”
  得到师傅的首肯,朱璃一脸认真地、向着武悼颔首致意了一下;或许,在他心中,虽然不不确定自己,能否成为对方最骄傲的弟子,但他至少能保证,绝不会让对方丢脸就是了。
  他的这句话,虽然有点浮夸、不实际。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书生意气,这是愤青的狂妄。
  可是,如果中华民族,没有那些意气风发的书生,没有那些热血澎湃的愤青,整个民族,又会失去多少慷慨悲壮的乐章。
  一席话说的一众武将斗志昂扬,精神焕发;就连文兰和阳光,这两个没长大的黄毛丫头,都一脸振奋,努力地挺了挺、自己那搓衣板似的小胸脯,好像受到了极大的激励似的。
  对于朱璃的回应,郭奇佐缄默了,却发自内心的欣慰,因为他也是汉人,他也有伟大的爱国情操。
  而郭崇韬却一脸憧憬,似乎在为自己,能在这样有气节的将军麾下效力,而感到自豪。
  就连身上流淌着异族鲜血的千慕然和青箬等人,听了朱璃之言,也是一脸敬佩,眼冒绿光地望向对方,至于她们心里想什么,就不足为外人道哉了。
  “将军说的好,身为一名汉人,活着,就不要留下遗憾;更不能给后辈们,带去屈辱。”对于朱璃这个不是答案的答复,郭奇佐算是认可了;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征服了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