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始皇遗书(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回说到,钟离眛发现那个他一直认为的所谓的邪教组织竟然是大秦帝国的铁衣卫。
  这是胡亥经过秦始皇批准成立起来专门对付江湖人士的行踪诡秘的一支由武功高手组成的队伍。
  秦始皇带着浩浩荡荡地一大群人来到云梦泽,他在云梦泽里向着九疑山遥祭葬在那里的舜帝。
  舜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大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
  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
  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
  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当然秦始皇到这里来并不是到这里来学习舜的治国理政理念,而是因为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比舜强多了,到这里来显摆的意思。
  当然他来到这里,也有一层英雄识英雄的意思。
  然后他就带领大队人马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经海渚,过丹阳,抵钱唐,到达浙江。因钱塘江潮波涛汹涌,便向西行驶一百二十里,从富阳与分水之间的狭窄处渡江。
  那么这一趟秦始皇出来南巡主要是要干些什么事情呢?
  实际上,他这一趟出来还是要完成一个前面笔者说过的一个事情,就是到各处宣扬自己的千秋功德。
  就是他想将自己的名字刻进石头里,想不朽!
  秦始皇渡江之后,就登上了会稽山,他在这里祭祀禹帝,遥望南海,刻立巨石歌功颂德。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
  他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最有名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但是实际上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的沿革发展。
  秦始皇在这里刻立巨石歌功颂德就是把当初王离与其父王贲、王绾、李斯等人炮制的那篇对秦始皇歌功颂德的臭气熏天的文章刻在这里,让万民敬仰。
  之所以把那篇文章刻在这里,他也有一种与大禹比高低之意,在他心里,他觉得自己可比大禹强多了,有谁能像他这样做到天下大一统呢!
  那篇文章极尽夸张之能事,将秦始皇褒奖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那篇文章自是臭不可闻,笔者为了不在这里辣读者朋友们的眼睛,就不摘抄下来供大家欣赏了!
  在这里要工匠们将这篇文章刻在巨石上以后,秦始皇就起驾返回,归途中经过吴地,从江乘县渡过长江,沿海岸线北上,抵达了琅邪。
  在这里秦始皇又把他那套恶心的事情,刻立巨石歌功颂德又做了一遍。
  在这里秦始皇还遇到了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人。
  那个人就是他派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方士徐市(徐福)。
  秦始皇到这里遇到徐福以后就责问他们,你们替寡人寻找的长生不老之药呢?
  当然,长生不老之药肯定是没有找到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