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谁比谁“二”(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任命吴广为假王,当然从他这个任命也可以看出来天下只能他是真王,是真龙天子,其他人当然是假王,大家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冒牌货。
  他要吴广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
  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进关中。
  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开封)等地区 。
  一时之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山东各郡县,年轻人因为受尽秦朝官吏之苦,都杀掉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起来造反,以响应陈胜,并在各地相继拥立侯王,取合起来向西进攻,旗号都是讨伐秦朝,人数多得数也数不清。
  秦廷掌管传达通报的谒者出使山东回来,把山东处处狼烟四起,穷苦百姓争先恐后造反的实际情况报告了秦二世。
  可是一向只喜欢听喜不听忧的二货皇上胡亥听了这个报告真实情况的谒者的话很生气,就把谒者抓起来交给主管官吏去惩处。
  是啊,他这个聪明绝顶,武功盖世的胡亥当皇上,大家不应该歌功颂德,感动得痛哭流涕吗?
  怎么可能统统起来造反了呢?这不是等于说他胡亥不适合当皇上吗、大家都不服他吗?
  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没啥本事还老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古往今来谁都比不上,胡亥这个毛病可真不好。
  胡亥的老子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从来不把谁放在眼里,但是好赖秦始皇还有两把刷子,他在的时候,积威所向,老百姓们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对于这个胡亥,我们不知道他的自信从何而来,为什么他也有如此良好的感觉?
  也许他觉得自己使用阴谋诡计将所有兄弟姐妹杀光了,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所以就给了他底气了。
  问题是他将那个去调查情况的人关起来了不打紧,后面回来汇报情况的使者们可都学乖了,他们知道了,原来这个二货皇帝不是想要听真实的情况,而是想要听好话,奉承的话。
  所以后边的使者回来,胡亥再问他们情况,就没有谁敢再说真话了。
  可不是吗,前车之鉴啊,谁愿意跟自己的脑袋过意不去呢?
  回来的人都轻描淡写地说:“那不过只是一群小毛贼,郡守、郡尉他们都恪尽职守,一得到消息就已经派人去追捕了,现在已经都全部抓住了,皇上你就不要担心这件事了。”胡亥一听很高兴。
  那个坏透了的赵高还在劝说胡亥这个二货道:“先帝登位治理天下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能够压得住台,群臣们不敢胆大妄为,做一些无法无天之事,也不敢进言什么异端邪说。
  现在陛下你正年轻,刚登上皇位,还不能够服众,怎么能跟公卿们在朝廷上商议大事呢?
  你如果决断事情出了差错,让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点可不好
  。天子称“朕”,本来就是不让别人听到他的声音的意思。你应该做出一副莫测高深的形态,让大臣们摸不清你的底细,他们就会对你有一种莫名的敬畏。”
  赵高心里的意思就是,胡亥,你这个人有时候有点“二”,但是你让人看出你“二”来就不好了。
  你还是别去跟其他大臣商量事情了,免得他们笑话你。
  你不见他们,让他们觉得你神神秘秘的,就会对你有一种莫名的敬畏。
  这个二货胡亥还真就听了赵高的话。
  从此以后,他不再上朝,经常居住在深宫之内,只跟赵高一个人决定各种事情。
  从那以后其他公卿很少有机会朝见皇上,外面的情况根本就送不进来。
  这个胡亥就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