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张良出走(1 / 4)
上回说到,项梁他们考察人才的方式就是看武术水平的高低,这个考核方式对于韩信、张良他们来说很吃亏。
因为他们是智力型人才,他们却用武术方面的能力来考核他们,岂不十分令人可笑?
张良觉得如果继续待在这个不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地方,自己应该也没有什么前途,所以他就想到别处去谋出路。
钟离眛也知道张良在这里呆得很不开心。
他觉得人各有志,张良愿意去别处谋出路,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情,也就答应了他。
征得了师兄的同意以后,张良就跑去跟项梁说,自己想出去当一个联络员,游说别的起义军来投奔项梁。
实际上是张良自己想脚底抹油溜了,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怕项梁不放自己走而已。
项梁觉得张良这个去别处联络起义军来投奔自己的建议是个好注意,就答应了张良,让他带了一百多名原来云山军中要好的兄弟就出发了。
二世二年,张楚政权的楚王陈胜为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
第二年端月(即正月),他的部下秦嘉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自立为大司马,和东阳宁君拥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假王(代理楚王)。
因为在这个时候,陈胜一直生死不知,他的起义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大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容易被秦军各个击破。
秦嘉他们这样的行为也是处于困境中的他们的无奈之举。
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景驹这时也只是暂时代替陈胜执掌张楚政权,领导大家与气势汹汹的秦军作战。
只要陈胜重新出现,自然他还是张楚政权正宗的楚王,领导权还得还给他。
张良这个时候带着一百多名云山军的人出来讨生活,就是想投奔这个景驹。
因为张良认为,毕竟景驹乃楚国王室后裔,乃王室正统,在这个时候,他这张虎皮比项梁这张项燕后裔的虎皮还要好。
楚国各地的豪强一听见楚王后裔出现,应该都会过来拥戴他,他可以用来作为联合各路起义军,一致抗秦的大旗。
张良带着100多名云山军打算前去跟随他,却在半道上遇见了一个人。
张良遇到了这个人既是张良一生的幸运,也是这个人一生的幸运!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就是那个影帝刘三!
刘三这是要去干什么呢?
前面已经说了,现在刘三的革命根据地丰邑已经被他曾经的下属雍齿出卖给了魏国人周市。
因为这个时候景驹在留(今沛县东南),刘三于是带着一些军队来投奔大佬景驹,欲从景驹处借军攻打丰邑。
刘三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去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一寒暄才知道,两人的目的都一样,于是兵合一处。
刘三知道张良是当年锥击秦始皇的豪杰,对他也是肃然起敬。
二人见面后,一交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张良投奔项梁那是明珠暗投,项梁都不欣赏他,而刘三能认识到并尊重他的价值,将其当兄弟、当朋友,引为知己。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张良在遭到项梁他们的极度否定以后,突然遇到一个人懂他,欣赏他,自然是感激涕零。 ↑返回顶部↑
因为他们是智力型人才,他们却用武术方面的能力来考核他们,岂不十分令人可笑?
张良觉得如果继续待在这个不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地方,自己应该也没有什么前途,所以他就想到别处去谋出路。
钟离眛也知道张良在这里呆得很不开心。
他觉得人各有志,张良愿意去别处谋出路,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情,也就答应了他。
征得了师兄的同意以后,张良就跑去跟项梁说,自己想出去当一个联络员,游说别的起义军来投奔项梁。
实际上是张良自己想脚底抹油溜了,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怕项梁不放自己走而已。
项梁觉得张良这个去别处联络起义军来投奔自己的建议是个好注意,就答应了张良,让他带了一百多名原来云山军中要好的兄弟就出发了。
二世二年,张楚政权的楚王陈胜为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
第二年端月(即正月),他的部下秦嘉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自立为大司马,和东阳宁君拥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假王(代理楚王)。
因为在这个时候,陈胜一直生死不知,他的起义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大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容易被秦军各个击破。
秦嘉他们这样的行为也是处于困境中的他们的无奈之举。
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景驹这时也只是暂时代替陈胜执掌张楚政权,领导大家与气势汹汹的秦军作战。
只要陈胜重新出现,自然他还是张楚政权正宗的楚王,领导权还得还给他。
张良这个时候带着一百多名云山军的人出来讨生活,就是想投奔这个景驹。
因为张良认为,毕竟景驹乃楚国王室后裔,乃王室正统,在这个时候,他这张虎皮比项梁这张项燕后裔的虎皮还要好。
楚国各地的豪强一听见楚王后裔出现,应该都会过来拥戴他,他可以用来作为联合各路起义军,一致抗秦的大旗。
张良带着100多名云山军打算前去跟随他,却在半道上遇见了一个人。
张良遇到了这个人既是张良一生的幸运,也是这个人一生的幸运!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就是那个影帝刘三!
刘三这是要去干什么呢?
前面已经说了,现在刘三的革命根据地丰邑已经被他曾经的下属雍齿出卖给了魏国人周市。
因为这个时候景驹在留(今沛县东南),刘三于是带着一些军队来投奔大佬景驹,欲从景驹处借军攻打丰邑。
刘三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去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一寒暄才知道,两人的目的都一样,于是兵合一处。
刘三知道张良是当年锥击秦始皇的豪杰,对他也是肃然起敬。
二人见面后,一交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张良投奔项梁那是明珠暗投,项梁都不欣赏他,而刘三能认识到并尊重他的价值,将其当兄弟、当朋友,引为知己。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张良在遭到项梁他们的极度否定以后,突然遇到一个人懂他,欣赏他,自然是感激涕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