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武臣平赵(3 / 4)
他们在这个时候去劝说大家参加起义,很容易煽动起大家的革命热情!
再不参加起义,起来建功立业,人生中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马上就要从指缝间溜走了!
赵地所有的英雄豪杰都认为他们这话说得很对。
于是他们纷纷拉起队伍,加入武臣的军队。
武臣一路收拢这些零散的队伍,一下子就收到了将近十万人,更有河北名将张黡、韩广、陈释、丁复等先后前来投靠他们,一一时之间,他兵强马壮,军威大盛。
大军行至安阳地界,邵骚向武臣劝说道:“将军横扫秦军,解救百姓,功劳已非昔时可比,怎能没有一个响亮点的封号,以号令天下。不如就称为武信君,以此号令诸县行事。”
武臣听从了他的劝告,于是自称武信君,发出缴文,派遣使者分别送到赵地各县,要求大家都来合力讨秦。
对,你们没有看错,武信君这个名号最初并不是项梁用的。
一时之间,他没有费一兵一卒,竟连下赵地十余座城池。
都是当地的英雄豪杰主动倒戈,白送给他的。
武臣大喜,乃设酒大宴属下。
正当武臣跟手下开怀畅饮的时候,他派去出使范阳的使者回来报告道:“范阳县令徐公以前是一员武将,他觉得自己武功还可以,兵法也娴熟,因此撕毁两位武信君你的书信,鞭打使者,守城不降,邻县的县令们唯他马首是瞻,争相效仿,一时都不投降。还请将军您早做决定。”
张耳听到使者的汇报,对武臣建议说:“既然他们不投降,那么我们就打到他服为止!”
武臣同意他的意见,遂挥军北上,径直前来进攻范阳。
徐公听得武臣他们将要进攻的消息,于是率领城中守军前来迎战。
他在离城十余里安营扎寨。
两军相会,各自就地列阵,武臣由张黡、陈释二将护卫着来到阵前。
对面阵上,徐公拨马而出,唤武臣前来答话。
武臣扬鞭指着徐公骂道:“你这老狗,助纣为虐!不明白事理,我早晚砍下你的狗头。”
徐公立马横刀道:“吾是秦国官员,你是民间逆贼,你竟然纠集乱民造反,我拿你问罪乃是我的职责所在!”
武臣一听大怒,回顾左右的将军们,问道:“有哪一将军可以替我将他擒拿过来?”
话音未落,张黡跨马抡刀,早已飞出阵外,与徐公战作一团。
二马相交,两人大刀相击,不及十合,徐公力量较弱,敌不过张黡,只得拨马回营,大败而逃,武臣乘胜领军在后面追杀。
徐公退入范阳城,分兵各门驻守。
武臣人马随后赶到,将范阳城团团围住,四面攻打。
徐公虽全力坚守,无奈兵微将寡,架不住武臣人数众多,夜以继日地猛烈攻打,渐觉不支,眼看就要城破兵败!
却说范阳城中有一名士,姓蒯名彻,表字通,这个人为人聪慧,智谋过人。
他见范阳城被围得如同铁通一般,水泄不通,于是紧急到县署求见县令。
徐公听到他足智多谋的名声已经很久了,听到他求见,忙接入县衙坐定。
他问蒯彻道:“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得幸见,得慰平生。请问先生求见,所为何事?” ↑返回顶部↑
再不参加起义,起来建功立业,人生中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马上就要从指缝间溜走了!
赵地所有的英雄豪杰都认为他们这话说得很对。
于是他们纷纷拉起队伍,加入武臣的军队。
武臣一路收拢这些零散的队伍,一下子就收到了将近十万人,更有河北名将张黡、韩广、陈释、丁复等先后前来投靠他们,一一时之间,他兵强马壮,军威大盛。
大军行至安阳地界,邵骚向武臣劝说道:“将军横扫秦军,解救百姓,功劳已非昔时可比,怎能没有一个响亮点的封号,以号令天下。不如就称为武信君,以此号令诸县行事。”
武臣听从了他的劝告,于是自称武信君,发出缴文,派遣使者分别送到赵地各县,要求大家都来合力讨秦。
对,你们没有看错,武信君这个名号最初并不是项梁用的。
一时之间,他没有费一兵一卒,竟连下赵地十余座城池。
都是当地的英雄豪杰主动倒戈,白送给他的。
武臣大喜,乃设酒大宴属下。
正当武臣跟手下开怀畅饮的时候,他派去出使范阳的使者回来报告道:“范阳县令徐公以前是一员武将,他觉得自己武功还可以,兵法也娴熟,因此撕毁两位武信君你的书信,鞭打使者,守城不降,邻县的县令们唯他马首是瞻,争相效仿,一时都不投降。还请将军您早做决定。”
张耳听到使者的汇报,对武臣建议说:“既然他们不投降,那么我们就打到他服为止!”
武臣同意他的意见,遂挥军北上,径直前来进攻范阳。
徐公听得武臣他们将要进攻的消息,于是率领城中守军前来迎战。
他在离城十余里安营扎寨。
两军相会,各自就地列阵,武臣由张黡、陈释二将护卫着来到阵前。
对面阵上,徐公拨马而出,唤武臣前来答话。
武臣扬鞭指着徐公骂道:“你这老狗,助纣为虐!不明白事理,我早晚砍下你的狗头。”
徐公立马横刀道:“吾是秦国官员,你是民间逆贼,你竟然纠集乱民造反,我拿你问罪乃是我的职责所在!”
武臣一听大怒,回顾左右的将军们,问道:“有哪一将军可以替我将他擒拿过来?”
话音未落,张黡跨马抡刀,早已飞出阵外,与徐公战作一团。
二马相交,两人大刀相击,不及十合,徐公力量较弱,敌不过张黡,只得拨马回营,大败而逃,武臣乘胜领军在后面追杀。
徐公退入范阳城,分兵各门驻守。
武臣人马随后赶到,将范阳城团团围住,四面攻打。
徐公虽全力坚守,无奈兵微将寡,架不住武臣人数众多,夜以继日地猛烈攻打,渐觉不支,眼看就要城破兵败!
却说范阳城中有一名士,姓蒯名彻,表字通,这个人为人聪慧,智谋过人。
他见范阳城被围得如同铁通一般,水泄不通,于是紧急到县署求见县令。
徐公听到他足智多谋的名声已经很久了,听到他求见,忙接入县衙坐定。
他问蒯彻道:“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得幸见,得慰平生。请问先生求见,所为何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