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宝娘点头,“这几天又冷了,看样子又要下雪了。若是一直动弹,没有炭盆也就罢了。我看姨娘喜静,没有炭盆怕是坐不住呢。“
  三个人在屋里说着闲话,很快,天就黑了。
  宝娘干脆让人把她的晚饭送到了这边,她和丰姨娘母女一起吃。
  赵家那边,赵传炜回去后,立刻被他哥打发去了书房,“二月初就要县试了,你好生考个好名次出来。我去给阿爹写信,看看什么时候去杨家提亲。剩下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好生去读书。“
  赵传炜给世子爷鞠躬,“多谢大哥替我操劳。“
  世子爷拍拍他的肩膀,“都是我该做的,以后去了外面,陌生的小娘子一定要离她远一些。“
  赵传炜再鞠躬,“都是我的错,给大哥添麻烦了。“
  世子爷笑了,“好了,莫要啰嗦,你小子因祸得福,严家娘子算起来是你的媒人呢。“
  赵传炜不好意思摸了摸头,“我去看书了。“
  世子爷把弟弟打发走,火速往福建发了封信,走自己家的渠道,三五天就能到了。
  晋国公接到书信后,带着李氏一起一目十行看完了。这信件上写了加急二字,底下人想尽了办法,快速送了过来。
  李氏笑,“真还是真是因祸得福了,亲事定下了,炜哥儿就不用隔着女墙苦相思了。“
  晋国公也笑,“这下子好了,我不用去求老杨了。“
  李氏把书信放到一边,“虽说杨大哥已经许了亲事,咱们也不能失礼。我的意思,等炜哥儿过了县试,再去提亲也不迟。到时候你亲自写信去,也显得咱们心诚。“
  晋国公开玩笑,“万一考不中,真让他打光棍?”
  李氏拍了他一下,“胡说,炜哥儿不可能不中的。”
  晋国公点头,“好,等过了县试,我亲自给杨大哥写信,让庆哥儿去操办。”
  李氏又看了看书信,“时间真快啊,一眨眼十三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炜哥儿刚出生时,那么小小的一团,大家都担心他养不活。”
  晋国公回到书桌边,“姝娘有什么想说的,我给庆哥儿回信。”
  李氏想了想,“让庆哥儿照顾好自己的身子,他如今是京城一大家子的顶梁柱。”
  晋国公嗯了一声,下笔如飞,夫妻二人一起写了封信,让人立刻发往京城。
  除此之外,晋国公走官道给严侯爷写了封信,口称晚辈,信里的内容却颇为刁钻。若是严家娘子说不到合适的人家,他军中有许多合适的青年才俊,都是守卫国门的栋梁,可堪婚配。
  四天后,世子爷收到书信,看着母亲的嘱咐,心中有些暖意留过。
  他从九岁开始,作为质子回到京城,从此远离父母。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一下子被推到了宫墙内,和四皇子同吃同住,等四皇子登基,他也开始做官。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习惯了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只有大事,才会往福建发信。
  父母给了他绝对的信任,把京城所有的资源都放到他手里,他也没让父母失望。东南三十万军队的军饷,一直靠他多方斡旋,朝廷每年才能勉强给个七七八八。父亲在外掌军,他在京城是晋国公府的代言人,同龄人中,除了圣上,怕是没几个人有他权力大了。
  还没成亲的时候,满朝文武提起晋国公世子,都要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个好后生。只有阿娘记得,他还是个孩子。
  直到现在,他的长女都可以说亲事了,阿娘来信,仍旧是只关心他的身体。
  世子爷离开父母多年,晋国公夫人的来信,是他为数不多的精神慰藉之一。一个人,不管长到多大岁数,在年少的时候,都不能缺了父母的爱。哪怕这爱离得远,只要不缺席,这个人就有了成长的力量。
  世子爷看了信之后,仔细抚摸了一会儿,把上面每个字都记下了,然后把信件丢进了火盆里烧了个干净。
  他们这样的人家,私底下的信件,不能多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