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3 / 4)
巴掌大的方匣里是一对雕成绞丝状的豆青豆绿翡翠手镯,放在大红漳绒缎上,碧汪汪的有如一捧潭水。
先不论其成色如何,单就这份手工就相当难得。北方称这种工为麻花,南方称为绞丝,属于精工细作镯的一种。这种镯子是仿制银镯里的麻花杆式样,将圆镯表面刻成麻绳表面那样的纹路。可说是把玉工发挥到淋漓尽致,算下来工钱比玉价本身都贵。
站在后头的小汪氏眼睛都看直了。
她做梦都想不到,一个乡下老婆子手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好的东西。想起自己进门见礼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对镶了珍珠的鎏金耳环并项圈。虽然价值也算不菲,但比起顾瑛得到的这对翡翠手镯可是相差远了。
坐在一旁的汪太太也有些脸不是脸嘴不是嘴,她这个当亲儿媳的都没得到过老太太一样好东西,顾瑛这个外三路来的人竟然得了这个巧宗,真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但今日已不同往时,况且这里也不是撒泼使浑的地方,汪太太只得把心口那团难受硬噎回去。只是看那副样子,回去之后又要喊几日心绞痛了。
顾瑛回赠给老太太的是一套亲手做的檀香色夹袄和裙褂,用同色丝线绣了细细密密的三多富贵如意纹,寓意又吉祥又不打眼。
张老太太喜欢的不知说什么才好,一边轻轻抚摸一边嗔怪道:“我知道你有这个孝心就成了,这要费多少功夫啊。你又要忙着铺子,又要忙着家里这一摊子事儿,别年纪轻轻地把眼睛熬坏了……”
顾瑛大大方方地笑道:“我每年都给您做几身好衣裳,看您还有多少压箱底的好东西赏给我?”
老太太一抬眉毛扫了一眼周围道:“这是故去老太爷给我留下的东西,我愿意给谁就给谁。若是有谁像你一样,一年四季给我亲手做几身像模像样的衣裳,我屋子里的东西她同样有份儿!”
这却是话里有音儿了,在场众人都不约而同的朝汪太太和小汪氏脸上瞅了一眼,但都聪明地没有接话。
接下来就是见族中各位老亲了,一字排开七八位叔伯叔公。顾瑛跟在顾衡后面一一见礼,双手奉上做工精细的鞋袜,又接下或大或小的红封和回礼。
顾朝山则是满腹的失望之情。
他抻着脖子左右看了看,手中的鞋袜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颜色一样,样式一样,连花纹儿都一样。他想,我毕竟是顾衡的亲老子,现在虽然没有父子名分了,但给我奉上来的礼跟别人应该分个三六九等吧,怎么能一样呢?
他还在这边拈酸发愣,顾衡已经带着顾瑛往旁边去了。
顾九叔见顾朝山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生怕他脑袋一晕又干些上不了台面的浑事儿,忙拿胳膊肘拐了他一下低声道:“都是至亲骨肉,别在这上头犯拧,还有这么多长辈和小辈盯着呢……”
顾朝山苦笑了一下,在莱州时他就拿这孩子没辙。如今顾衡已经是蛟龙入海大鹏展翅,任谁都不能阻挡他的前程了。
见亲礼波澜不惊地完成了,顾家的这些亲眷也准备返回莱州老家,毕竟那里才是他们的根本。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张老太太也准备一同返乡。
她乐呵呵地对着大家解释,说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最小的孙子,如今看着他成了家立了业,余下的心愿也算了了一半。人老如树叶归根,剩下的日子就想看看家乡的山水,顺便再和埋在土里的老伴儿说说话。
顾衡心里难过至极,顾瑛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
汪太太先是一忧后是一喜,就吭吭哧哧地道:“这俩孩子毕竟太过年轻,老太太若是走了,家里也没谁镇得住。不如就让老二夫妻留下来帮衬一把,遇着什么窝心事儿也好帮着拿个主意。况且这个宅子这么大,他们就是一家四口全住在这里也不占地儿……”
顾徔和小汪氏的眼睛顿时一亮。
顾朝山原先没想到这点,这时候也不免有些犹豫,“徔哥好容易才得了到国子监附听的名额,若是能得到衡哥的相助,两兄弟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下学问,说不得咱顾家三年后又要出一个进士……”
张老太太简直是失望之极。
她之所以要跟着儿子回莱州,就是因为顾及衡哥的前程,不想顾朝山借着奉养她的名义,让这一大家子留在京城给衡哥添乱。顾徔和小汪氏是好相与的人吗,无事还要搅起三尺浪。若是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只怕要三天两头的不安生。
老太太冷冷地盯了儿子一眼,直接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徔哥懂得上进是天大的好事,只要不走邪门歪道家里肯定砸锅卖铁的支持。只是这处宅子是瑛姑的嫁妆,是在府衙里登过记造过册的。他一个当叔伯的,拖家带口住到弟妹的产业里,走到哪儿都没这个正理儿吧?”
她瞥了一眼二房的人,“更何况徔哥眼下还只是个秀才,后年才有资格考举人,至于考进士还是猴年马月的事儿。既然这样这一家大小长年累月地在亲戚的府上住着,只怕会被别人说嘴!”
顾朝山见老娘发怒不敢吭声,一旁站着的顾徔却是气得简直无语。
见过偏心的,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偏心的。顾瑛只是个无父无母的小孤女,赤条条的到顾家来,哪里有银子置办得起这么大一座宅子。还不是靠了顾衡到处钻营,如今竟敢恬不知耻的说这是顾瑛的嫁妆?
打量着大家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干脆就把这件事掰扯出来。让别人看看,顾衡这一两年利用榜眼之位到底贪渎了多少银子? ↑返回顶部↑
先不论其成色如何,单就这份手工就相当难得。北方称这种工为麻花,南方称为绞丝,属于精工细作镯的一种。这种镯子是仿制银镯里的麻花杆式样,将圆镯表面刻成麻绳表面那样的纹路。可说是把玉工发挥到淋漓尽致,算下来工钱比玉价本身都贵。
站在后头的小汪氏眼睛都看直了。
她做梦都想不到,一个乡下老婆子手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好的东西。想起自己进门见礼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对镶了珍珠的鎏金耳环并项圈。虽然价值也算不菲,但比起顾瑛得到的这对翡翠手镯可是相差远了。
坐在一旁的汪太太也有些脸不是脸嘴不是嘴,她这个当亲儿媳的都没得到过老太太一样好东西,顾瑛这个外三路来的人竟然得了这个巧宗,真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但今日已不同往时,况且这里也不是撒泼使浑的地方,汪太太只得把心口那团难受硬噎回去。只是看那副样子,回去之后又要喊几日心绞痛了。
顾瑛回赠给老太太的是一套亲手做的檀香色夹袄和裙褂,用同色丝线绣了细细密密的三多富贵如意纹,寓意又吉祥又不打眼。
张老太太喜欢的不知说什么才好,一边轻轻抚摸一边嗔怪道:“我知道你有这个孝心就成了,这要费多少功夫啊。你又要忙着铺子,又要忙着家里这一摊子事儿,别年纪轻轻地把眼睛熬坏了……”
顾瑛大大方方地笑道:“我每年都给您做几身好衣裳,看您还有多少压箱底的好东西赏给我?”
老太太一抬眉毛扫了一眼周围道:“这是故去老太爷给我留下的东西,我愿意给谁就给谁。若是有谁像你一样,一年四季给我亲手做几身像模像样的衣裳,我屋子里的东西她同样有份儿!”
这却是话里有音儿了,在场众人都不约而同的朝汪太太和小汪氏脸上瞅了一眼,但都聪明地没有接话。
接下来就是见族中各位老亲了,一字排开七八位叔伯叔公。顾瑛跟在顾衡后面一一见礼,双手奉上做工精细的鞋袜,又接下或大或小的红封和回礼。
顾朝山则是满腹的失望之情。
他抻着脖子左右看了看,手中的鞋袜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颜色一样,样式一样,连花纹儿都一样。他想,我毕竟是顾衡的亲老子,现在虽然没有父子名分了,但给我奉上来的礼跟别人应该分个三六九等吧,怎么能一样呢?
他还在这边拈酸发愣,顾衡已经带着顾瑛往旁边去了。
顾九叔见顾朝山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生怕他脑袋一晕又干些上不了台面的浑事儿,忙拿胳膊肘拐了他一下低声道:“都是至亲骨肉,别在这上头犯拧,还有这么多长辈和小辈盯着呢……”
顾朝山苦笑了一下,在莱州时他就拿这孩子没辙。如今顾衡已经是蛟龙入海大鹏展翅,任谁都不能阻挡他的前程了。
见亲礼波澜不惊地完成了,顾家的这些亲眷也准备返回莱州老家,毕竟那里才是他们的根本。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张老太太也准备一同返乡。
她乐呵呵地对着大家解释,说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最小的孙子,如今看着他成了家立了业,余下的心愿也算了了一半。人老如树叶归根,剩下的日子就想看看家乡的山水,顺便再和埋在土里的老伴儿说说话。
顾衡心里难过至极,顾瑛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
汪太太先是一忧后是一喜,就吭吭哧哧地道:“这俩孩子毕竟太过年轻,老太太若是走了,家里也没谁镇得住。不如就让老二夫妻留下来帮衬一把,遇着什么窝心事儿也好帮着拿个主意。况且这个宅子这么大,他们就是一家四口全住在这里也不占地儿……”
顾徔和小汪氏的眼睛顿时一亮。
顾朝山原先没想到这点,这时候也不免有些犹豫,“徔哥好容易才得了到国子监附听的名额,若是能得到衡哥的相助,两兄弟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下学问,说不得咱顾家三年后又要出一个进士……”
张老太太简直是失望之极。
她之所以要跟着儿子回莱州,就是因为顾及衡哥的前程,不想顾朝山借着奉养她的名义,让这一大家子留在京城给衡哥添乱。顾徔和小汪氏是好相与的人吗,无事还要搅起三尺浪。若是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只怕要三天两头的不安生。
老太太冷冷地盯了儿子一眼,直接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徔哥懂得上进是天大的好事,只要不走邪门歪道家里肯定砸锅卖铁的支持。只是这处宅子是瑛姑的嫁妆,是在府衙里登过记造过册的。他一个当叔伯的,拖家带口住到弟妹的产业里,走到哪儿都没这个正理儿吧?”
她瞥了一眼二房的人,“更何况徔哥眼下还只是个秀才,后年才有资格考举人,至于考进士还是猴年马月的事儿。既然这样这一家大小长年累月地在亲戚的府上住着,只怕会被别人说嘴!”
顾朝山见老娘发怒不敢吭声,一旁站着的顾徔却是气得简直无语。
见过偏心的,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偏心的。顾瑛只是个无父无母的小孤女,赤条条的到顾家来,哪里有银子置办得起这么大一座宅子。还不是靠了顾衡到处钻营,如今竟敢恬不知耻的说这是顾瑛的嫁妆?
打量着大家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干脆就把这件事掰扯出来。让别人看看,顾衡这一两年利用榜眼之位到底贪渎了多少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