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信来自后湖的刘海刘大人。
  因为封凌的缘故,他和刘海搭上了话。后湖信件出入不便,他到现在还是第一次得到刘海回信。
  打开信封,他快速看下内容。
  开头非常客套招呼了一声,说了点久仰大名之类的话,接下去就聊起了后湖的不方便,希望傅尚书能够体谅。后湖的不方便体现在太多地方,而刘海随意说了一句“夜不掌灯,日无所趣”,就将那寂寥感说了个十足。
  说着说着,刘海就说在后湖感觉今年格外阴冷,上一回送来的黄册质量不太好,怀疑有部分百姓用料混了不该混的东西。当然这种机密没法细聊,便又多说了两句关于封凌的事。
  他特意提了封凌自小日子不易。母亲去世,父亲生病,封凌竟还运气不好碰上过大旱三州。
  三州大旱是什么个意思?
  是三州的老百姓那一年的收成都不好。百姓收成不好,一个处置不妥当就容易出事情,官家储存的陈米全用来救急,还想出了官家借种子的方法让百姓缓了口气。
  即使是这样,部分地方还是出现了缺米少粮的问题。百姓全都屯粮,越屯,那市面上能买到的粮食就越少,价格就越是昂贵。
  转头有人饿死,尸体处置不当,那就容易惹出瘟疫。瘟疫处置不当,那更是大事情。
  那一段时间大家日子都过得不太容易。傅尚书还未坐到尚书位置,一样为这事情忙到昏头转向。
  “明明夏日已至,却没有去年热。”傅尚书不知道是刘大人写得巧合,还是他自己想太多。
  如果真是天气有所变化,今年粮食或许收成就会比往年少。粮食少,税收就少。今年的决算和来年的预算便会都不太好看。
  傅尚书知道自己就该如此敏锐。
  唯有敏锐,才能防患于未然。
  他将信收好放到一旁,提笔写起了奏本。户部或许得早些做准备,来应对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写着写着,他忽然就想起了封凌科举考核的卷子。
  卷子上居安思危的举措,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其实大多数官员都有这个意识,不过能归整提出来的,少数。
  说起来……
  “今年冬,虽然是有好好下雪,但确实是比往年都冷了一些。”傅尚书越想越觉得有粮食减产的可能性。
  只是这些年百姓海运逐渐发展起来,沿海一带多喜欢种桑田以制丝绸。
  丝绸税赋是高,但可以卖到更好的价格,对百姓来说就是能赚更多的钱。要不是上头对粮田和桑田有所限制,恐怕大多数百姓都会更乐意去种桑田。
  奏章写得稍微婉转一点,希望陛下能够一样敏锐察觉问题。
  傅尚书快速写完了奏本,将其放在边上晾干笔墨。
  “老爷,小姐求见。”下人在门口给傅尚书。
  傅尚书应了一声:“让她进来。什么事情?”
  书房门敞开着,傅辛夷听到了这话,先探头朝着傅尚书讨好笑了笑,然后迈步往里走。
  有求于人的时候,总归有点不好意思。
  但不求的话,总归现状更惨烈一点。
  傅辛夷眨眨眼,说出了自己的要求:“爹,我的花铺需要写个店名。爹有空给直接写一个么?”
  傅尚书没想到是这种小事:“可以。不过封凌应该也能写,你怎么不问问他?他左手的字一样还可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