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大结局(12 / 18)
这样一位人美声甜的老师,可谓是所有学生的最爱。
更重要的是,向南依上课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点名,期末考之前她也会给学生圈定考试的范围。
她总觉得学习这种事没办法强行逼迫别人进行,而且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不再是小孩子了,应该有自律性。
如果大家对这门课没兴趣,就算她强行点名把人逼到教室里来,他们也未必会认真听讲。
相反,他们即将主动来了,那应该就是对她讲的内容感兴趣的。
就像小白说的,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和靠孩子绑住男人的女人是一样的……
虽然这个比喻有点诡异,但内在的核心思想是类似的。
所以说,她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讲课的内容变的生动有趣,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讲。
“每当画家拥有一份爱情,他的画风会为之一变,毕加索也不例外。”向南依像是在讲一段唯美的故事,娓娓道来,“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17岁的德雷莎在火车站初次相遇,少女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腴美丽……”
从此,女孩儿便一直作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
“他只用线条轮廓勾画女人体,并置于一块红色背景前,肢体也没有作更大分解,稍稍做了夸张划分,色彩也极其单纯。”
“小象老师——”第一排的一名男生忽然举手。
向南依轻轻点头,“什么问题,你说。”
一时和美女老师对视上,年轻的男孩子不禁微微红了脸,“画面中女人的脸被截开……请问这是什么手法……”
“是立体派表现的一种手法。”向南依很专业的给出了答案,“这幅画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最完美的体现,以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
“明白了,谢谢您……”
“整体色调鲜明,用笔直接,线条使用较多,充分表现女人身体线条,面部表情安详柔和,看得出她睡的很甜,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手中的镭射笔在投影仪上大致圈了一圈,向南依继续解析这幅画,“整个画面视觉效果很舒服,对比色的运用、补色的运用,使画面在对比中不失协调。”
将这幅作品分析完之后,向南依的视线扫过教室中的学生,“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发问,最好是能够结合你们自己的作品。”
“老师……”有个女学生笑着站了起来,“我们想知道后来毕加索和这位少女怎么样了,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对呀、对呀,小象老师我们都想听。”
“拜托您啦!”
听到他们的话,对视上他们一双双殷切的目光,向南依不禁摇头失笑。
这一笑,三分淡然、七分温柔,让人一时沉溺。
“?玛丽─德雷莎不但完全俘虏了毕加索的心,更对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相遇的17年后,64岁的毕加索在给她的生日贺信中写道,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好唯美啊……”
“那他们……”
看着他们眼中明显期待的目光,向南依选择了一个较为委婉的说法,“我刚刚就已经说过了,每当画家拥有一份爱情,他的画风都会为之一变,而毕加索的一生中不止一个画风,所以……”
也就意味着,他不止德雷莎一个爱人和这一份感情。
毕加索曾说过,“无论我在失意或是高兴的时候,我总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安排一切。一位画家爱好金发女郎,由于她们和一盘水果不相协调,硬不把她们画进他的图画,那该多别扭啊……我只把我所爱的东西画进我的图画。绘画是按累进的方式逐步来完成的,每天产生一些新的东西,因此一幅画是一个加法的总和。但于我而言,一幅作品却如同一个减法的得数……我完成一幅画,接着就把它毁坏掉。可归根到底,什么也没有损失,犹如我抹掉的一部分红色,它将在另一个部位重新出现……”
其实由此就能看出,他的想法是怎样。 ↑返回顶部↑
更重要的是,向南依上课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点名,期末考之前她也会给学生圈定考试的范围。
她总觉得学习这种事没办法强行逼迫别人进行,而且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不再是小孩子了,应该有自律性。
如果大家对这门课没兴趣,就算她强行点名把人逼到教室里来,他们也未必会认真听讲。
相反,他们即将主动来了,那应该就是对她讲的内容感兴趣的。
就像小白说的,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和靠孩子绑住男人的女人是一样的……
虽然这个比喻有点诡异,但内在的核心思想是类似的。
所以说,她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讲课的内容变的生动有趣,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讲。
“每当画家拥有一份爱情,他的画风会为之一变,毕加索也不例外。”向南依像是在讲一段唯美的故事,娓娓道来,“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17岁的德雷莎在火车站初次相遇,少女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腴美丽……”
从此,女孩儿便一直作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
“他只用线条轮廓勾画女人体,并置于一块红色背景前,肢体也没有作更大分解,稍稍做了夸张划分,色彩也极其单纯。”
“小象老师——”第一排的一名男生忽然举手。
向南依轻轻点头,“什么问题,你说。”
一时和美女老师对视上,年轻的男孩子不禁微微红了脸,“画面中女人的脸被截开……请问这是什么手法……”
“是立体派表现的一种手法。”向南依很专业的给出了答案,“这幅画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最完美的体现,以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线条和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
“明白了,谢谢您……”
“整体色调鲜明,用笔直接,线条使用较多,充分表现女人身体线条,面部表情安详柔和,看得出她睡的很甜,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手中的镭射笔在投影仪上大致圈了一圈,向南依继续解析这幅画,“整个画面视觉效果很舒服,对比色的运用、补色的运用,使画面在对比中不失协调。”
将这幅作品分析完之后,向南依的视线扫过教室中的学生,“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发问,最好是能够结合你们自己的作品。”
“老师……”有个女学生笑着站了起来,“我们想知道后来毕加索和这位少女怎么样了,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对呀、对呀,小象老师我们都想听。”
“拜托您啦!”
听到他们的话,对视上他们一双双殷切的目光,向南依不禁摇头失笑。
这一笑,三分淡然、七分温柔,让人一时沉溺。
“?玛丽─德雷莎不但完全俘虏了毕加索的心,更对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相遇的17年后,64岁的毕加索在给她的生日贺信中写道,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好唯美啊……”
“那他们……”
看着他们眼中明显期待的目光,向南依选择了一个较为委婉的说法,“我刚刚就已经说过了,每当画家拥有一份爱情,他的画风都会为之一变,而毕加索的一生中不止一个画风,所以……”
也就意味着,他不止德雷莎一个爱人和这一份感情。
毕加索曾说过,“无论我在失意或是高兴的时候,我总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安排一切。一位画家爱好金发女郎,由于她们和一盘水果不相协调,硬不把她们画进他的图画,那该多别扭啊……我只把我所爱的东西画进我的图画。绘画是按累进的方式逐步来完成的,每天产生一些新的东西,因此一幅画是一个加法的总和。但于我而言,一幅作品却如同一个减法的得数……我完成一幅画,接着就把它毁坏掉。可归根到底,什么也没有损失,犹如我抹掉的一部分红色,它将在另一个部位重新出现……”
其实由此就能看出,他的想法是怎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