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3 / 4)
正月十七那一天,韩家学堂正式开学。黄茂林提前把方孝俊的束脩交给了明朗,明朗仍旧是只收了一半。
黄茂源听说之后,赶忙要来自己给。
黄茂林拦住了他,“你急什么,今年秋天他又要去考院试了。到时候花销大着呢,还怕没有你出力的地方?”
黄茂源不好意思得笑了,“妹妹整天在家里给我帮忙,妹夫的束脩却让大哥出了。”
黄茂林让他坐下,“妹妹也经常来给我帮忙,束脩也没多少钱,明朗只收了一半。要不这样,束脩我已经交了,你把妹夫的茶饭钱给了。”
黄茂源忙点头,立刻从怀里掏出了钱给了黄茂林,“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大哥带我去交了吧。”
黄茂林也没客气,带着黄茂源去了韩家,把方孝俊在学堂里的茶饭钱交给了叶氏。
叶氏想了想,“俊哥儿八月间又要去考试了,我估摸着问题不大。等他考中了自然就不用再来了,你们就给我七个月的茶饭钱就行。”
黄茂源当场给了钱,并对叶氏说了一些客气话和感激之语。
回家之后,黄炎夏和杨氏问了黄茂源具体情况,淑娴在一边红着脸不说话。
黄炎夏心里很满意两个儿子的行为,知道友爱手足,以后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从此,黄炎夏更加用心的帮衬两个儿子,杨氏也经常带着淑娴到梅香家来帮忙。
过了元宵节没多久,一天下午,隔壁杂货铺的吴掌柜来找黄茂林。
二人相互说了些吉祥话,一起坐下,梅香倒了茶水上了果子,抱着儿子到一边玩去了。
吴掌柜也不客套,直接问黄茂林是否要收学徒。
黄茂林不意他居然说的是这事,点头确认,“是有这个想法,吴掌柜有合适的人选?”
吴掌柜四十多岁了,留起了胡须。他摸了摸胡子,“不瞒黄掌柜,我妹妹的一个远房小姑子,家里有个小子十二岁了,想出来学门手艺。我听说黄掌柜年前就想收徒弟,我说的这个孩子年纪不大,又勤快又机灵,倒是个不错的好孩子。”
黄茂林想了想,“吴掌柜介绍的人自然是可靠的,只是,给人做学徒可不容易,我虽不是那等刻薄人,不会打骂孩子,但这毕竟是吴掌柜家的亲戚,若我说重了,岂不伤了咱们邻里情份?”
吴掌柜连忙摇头,“黄掌柜说笑了,既是来做学徒,那就不是我家亲戚了。再说,这亲戚关系远的很,倒不如我们邻里之间近。”
黄茂林笑了,“有吴掌柜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如果方便的话,还请吴掌柜把人带来给我看一看。我先把话说到前头,既然来我家,至少得三年。我不要束脩,但必须保证以后不在平安镇方圆五十里之内卖豆腐。”
吴掌柜点头,“这是自然,没得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黄掌柜只管放心,过几天我就把人带过来,提前把这些道理给他说通。倘若黄掌柜看中了就留下他,若觉得没有师徒缘分,就当他来我家走个亲戚就是了。”
二人又说了一阵客气话,吴掌柜就回家去了。
过了三天,吴掌柜果然带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姓段,名小柱,看起来颇是机灵。
黄茂林仔细问了他一些问题,知道他平时在家里也帮着干活。家有一兄一弟,有二十多亩田地,日子尚且过得下去。
黄茂林先留下他干了两天活,见这孩子确实不是那的偷奸耍滑之辈,遂决定收下他做徒弟。
梅香对黄茂林收徒弟的事情并不置喙,只要勤快肯干,手脚干净就行。
做学徒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事情,吴掌柜又通知了小柱的父母过来。
双方签订了契约,小柱在黄家学艺四年,黄家包吃住,小柱任由黄家使唤。四年后,不管学成没学成,小柱再回段家。这期间,段家父母不得干涉黄家如何管教小柱。非死生、婚嫁等大事,不得随意叫小柱回家。
收徒弟的契约书都是有成例,不管以后如何相处,先照着成例写一份契约书。
段家父母答应了契约书上的要求,并各自按了手印。
签订了契约书,小柱当着众人的面给黄茂林磕了三个头,叫了一声师傅,并端了茶给黄茂林喝。 ↑返回顶部↑
黄茂源听说之后,赶忙要来自己给。
黄茂林拦住了他,“你急什么,今年秋天他又要去考院试了。到时候花销大着呢,还怕没有你出力的地方?”
黄茂源不好意思得笑了,“妹妹整天在家里给我帮忙,妹夫的束脩却让大哥出了。”
黄茂林让他坐下,“妹妹也经常来给我帮忙,束脩也没多少钱,明朗只收了一半。要不这样,束脩我已经交了,你把妹夫的茶饭钱给了。”
黄茂源忙点头,立刻从怀里掏出了钱给了黄茂林,“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大哥带我去交了吧。”
黄茂林也没客气,带着黄茂源去了韩家,把方孝俊在学堂里的茶饭钱交给了叶氏。
叶氏想了想,“俊哥儿八月间又要去考试了,我估摸着问题不大。等他考中了自然就不用再来了,你们就给我七个月的茶饭钱就行。”
黄茂源当场给了钱,并对叶氏说了一些客气话和感激之语。
回家之后,黄炎夏和杨氏问了黄茂源具体情况,淑娴在一边红着脸不说话。
黄炎夏心里很满意两个儿子的行为,知道友爱手足,以后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从此,黄炎夏更加用心的帮衬两个儿子,杨氏也经常带着淑娴到梅香家来帮忙。
过了元宵节没多久,一天下午,隔壁杂货铺的吴掌柜来找黄茂林。
二人相互说了些吉祥话,一起坐下,梅香倒了茶水上了果子,抱着儿子到一边玩去了。
吴掌柜也不客套,直接问黄茂林是否要收学徒。
黄茂林不意他居然说的是这事,点头确认,“是有这个想法,吴掌柜有合适的人选?”
吴掌柜四十多岁了,留起了胡须。他摸了摸胡子,“不瞒黄掌柜,我妹妹的一个远房小姑子,家里有个小子十二岁了,想出来学门手艺。我听说黄掌柜年前就想收徒弟,我说的这个孩子年纪不大,又勤快又机灵,倒是个不错的好孩子。”
黄茂林想了想,“吴掌柜介绍的人自然是可靠的,只是,给人做学徒可不容易,我虽不是那等刻薄人,不会打骂孩子,但这毕竟是吴掌柜家的亲戚,若我说重了,岂不伤了咱们邻里情份?”
吴掌柜连忙摇头,“黄掌柜说笑了,既是来做学徒,那就不是我家亲戚了。再说,这亲戚关系远的很,倒不如我们邻里之间近。”
黄茂林笑了,“有吴掌柜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如果方便的话,还请吴掌柜把人带来给我看一看。我先把话说到前头,既然来我家,至少得三年。我不要束脩,但必须保证以后不在平安镇方圆五十里之内卖豆腐。”
吴掌柜点头,“这是自然,没得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黄掌柜只管放心,过几天我就把人带过来,提前把这些道理给他说通。倘若黄掌柜看中了就留下他,若觉得没有师徒缘分,就当他来我家走个亲戚就是了。”
二人又说了一阵客气话,吴掌柜就回家去了。
过了三天,吴掌柜果然带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姓段,名小柱,看起来颇是机灵。
黄茂林仔细问了他一些问题,知道他平时在家里也帮着干活。家有一兄一弟,有二十多亩田地,日子尚且过得下去。
黄茂林先留下他干了两天活,见这孩子确实不是那的偷奸耍滑之辈,遂决定收下他做徒弟。
梅香对黄茂林收徒弟的事情并不置喙,只要勤快肯干,手脚干净就行。
做学徒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事情,吴掌柜又通知了小柱的父母过来。
双方签订了契约,小柱在黄家学艺四年,黄家包吃住,小柱任由黄家使唤。四年后,不管学成没学成,小柱再回段家。这期间,段家父母不得干涉黄家如何管教小柱。非死生、婚嫁等大事,不得随意叫小柱回家。
收徒弟的契约书都是有成例,不管以后如何相处,先照着成例写一份契约书。
段家父母答应了契约书上的要求,并各自按了手印。
签订了契约书,小柱当着众人的面给黄茂林磕了三个头,叫了一声师傅,并端了茶给黄茂林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