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后又道:“你可知牧家祖上明明战功赫赫,却甘居一个定远候之位,且老身之父还亲自向孝宗请求将牧家侯爵之位,自他之下只世袭三代而止?”
  秦无双想了想,摇头道:“这个……无双不知。”
  太后长叹道:“这就要从祁宋建国之初说起了……”
  原来祁宋建国之前,正是百年乱世。
  前朝覆灭后,藩王们开始纷纷画地自立,称王称帝,——便有你家讨伐我家打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局面,以至于战乱纷纷,动荡足有百余年。
  直到祁宋太/祖皇帝于乱世中收拢一支正义之师,收南剿北,征东伐西,总算将四分五裂的天下渐渐统一成现在的祁宋。只因前朝藩王之祸皆是地方指挥使手中手握军权,一旦中/央势弱,指挥使说反就反,导致中/央反受其害。是以,太/祖皇帝统一天下建立祁宋政权后,为了防止重蹈前朝藩祸覆辙,便崇尚用文制武,以文兴国之道。
  为了能够削弱武将手中之权,太/祖特增设枢密院一机构,与中书丞相分掌军政大权。然而枢密院长官却是由文官担任的,且枢密院可以直接越过兵部,执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等军权。
  也就是说一方武将之首若想调用军队,就必须先请示枢密院,由枢密院发文书之后方能调动。这样一来,便大大的削弱了武将手中之权,从而导致了祁宋如今重文抑武的局面。
  牧融正是因为在就看清了这一点,心知若牧家继续手握军权下去,迟早会被皇家忌惮,如此一来,定会落得个走狗烹,良弓藏的下场。是以他才拒了国公爵位赏赐,并请求将牧家定远候的爵位世袭三代而止,就是希望能够在激流中成功勇退而下,明哲保身,护住牧家根基。
  又因太后当年头胎小产伤了底子,无法生育。便抱了已故端嫔之子自幼养在太后膝下充为嫡子,册封为太子,才得以继承大统的,所以,当今官家与太后之间实则并无血亲。
  尤其是当今官家对牧家与金家的姻亲关系一直隐有忌惮。
  因此,太后担心有朝一日她驾鹤西去了,官家恐会不念及旧情,重办手握重权的牧家。
  所以牧家才会逼着牧斐从一开始就弃武从文,去从科举出生,走文官之路,提前未雨绸缪。
  只可惜牧斐素来不喜官场文化,整日里只知赏花阅柳,斗鸡走狗,不务正业,并不将此等家族大业放在心上。
  事实上,牧家在前世的最后下场也确如太后所料,——抄家没落,树倒猢狲散。
  秦无双在心里为太后的深谋远虑叹服,她突然想起前世此时,大概三年前后,太后离世。
  就是不知这一世,太后会不会也如前世一般结果。
  若是的话,届时,整个牧家便会如大厦将倾一般岌岌可危,因此不由得跟着忧心忡忡起来。
  太后见秦无双始终沉默寡言,不由得问道:“老身说了这么多,你可明白牧家如今的处境?”
  秦无双点了点头,遂又摇头道:“无双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是无双?太后娘娘或许有所不知,无双与小官人之间已有诸多嫌隙,他绝不会听无双劝诫的。”
  太后道:“老身是看着斐儿长大的,他的性子老身最为了解,老身从未见过斐儿对哪个女子如此上心过,哪怕是戏弄。”
  听这话的意思,显然太后已经知晓了她与牧斐此前的种种。
  秦无双嘟囔道:“那是因为无双得罪了他。”
  太后反笑着替牧斐辩解道:“斐儿并非那起小气之人,也绝不会对一件无心之过耿耿于怀的。”
  秦无双心里只想说:太后娘娘,您一定是对您的这个侄孙有天大的误会,他牧斐就是那样小气,就是喜欢对人耿耿于怀才对。可她不敢当面反驳,只敢在心里腹诽而已。
  “斐儿他一定会听你的话的。”太后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秦无双听了只想哭:“太后娘娘太看得起无双了,无双人微言轻,年纪又小,恐怕……”
  一语未了,太后突然十分温和的打断道:“别怕,有老身。”
  秦无双怔住了。
  太后笑问:“老身听嫂嫂说她已将牧家对牌与你,助你管家之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