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节(3 / 4)
贺二夫人眼睛一亮,急切地叫住了马车里的妇人。
莫夫人见是熟人,就吩咐马夫停下了车,透过窗口看着另一辆马车里的贺二夫人,点头打了个招呼:“贺二夫人。”
莫夫人与贺二夫人也不熟,本来也没打算与对方多说,想着打个招呼就算了,然而贺二夫人却是相反,她正想找人倾诉呢,机会就自己凑上来了。
贺二夫人故意转头对贺氏道:“二姑母,这位是礼部右侍郎莫夫人,您可还记得?”
二姑母?!莫夫人怔了怔,下意识地朝后方端木府的牌匾看了一眼,心道:贺二夫人的二姑母莫非是……
下一瞬,贺氏挑开了窗帘,对着莫夫人微微一笑,矜持地颔首道:“莫夫人,许久不见。”
莫夫人当然记得贺氏,心里惊疑不定:京中各府谁人不知道贺氏“病”了好几年都没出来见客,也知道王御史弹劾端木宪的事……没想到贺氏居然再这时出来了?!
莫夫人连忙挤出一个殷勤的笑,问候道:“端木太夫人近来身子可好?”
贺二夫人正等在那里呢,以一方帕子装模作样地擦了擦眼角,叹道:“二姑母好不容易身子才养好了些,就被她那个大孙女赶出家门了!”
她这一句话惊得莫夫人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莫夫人眼神微妙地看着贺氏和贺二夫人,心如明镜。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
哪家没点见不得人的阴私,贺二夫人如此大张旗鼓地把这种事告诉自己,其心思昭然若揭。
莫夫人可不想搀和到端木家的私事里,随口敷衍道:“端木太夫人,您要保重身子啊。”
说着,莫夫人忍不住又朝端木府的正门方向看了一眼,正门正好在这时“砰”地一下关闭了。
第676章 抄了
莫夫人微微蹙眉,心里对端木纭的做法多少是有几分膈应的。
中原数千年来都崇尚孝道,百善孝为先,本来嘛,哪怕贺氏是继祖母,那也终究是长辈,端木家纭这样把长辈赶出家门,实在是有违孝道,说句重话,家法打死都不为过。
莫夫人这么想着,再看向贺氏时,目光中难免流露出一丝同情,嘴上借口还有事,匆匆地告辞了。
莫家的马车沿着权舆街飞驰而去,贺二夫人放下了窗帘,唇角翘了翘与贺大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接着,贺家的马车朝着另一个方向慢悠悠地驶去。
回贺府的一路上,贺大夫人和贺二夫人都没闲着,但凡遇上认识的人,就立刻把人家拦下,逢人就把端木纭把贺氏赶出府的事哭诉一遍,一路走,一路说,硬生生地把从端木府到贺府的这段路走了足足两个多时辰。
贺家有心造势,一传十,十传百,当天下午京中就有不少府邸都得知了这件事,也传到了正在文华殿的端木宪等人耳中。
其他几个内阁大臣看向端木宪的目光登时就变得十分古怪。
作为官员,最忌家宅不宁,毕竟古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也就是说,一人连自家这区区一屋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吗?!
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官员栽在了这一点上,因此被贬被黜,或者不得不自行辞官。
端木宪作为首辅,纵容孙女对妻子不敬更是大忌啊!
几个内阁大臣暗暗地交换着眼神,有人惊疑,有人不以为然地摇头,有人只等看好戏,也有的忧心忡忡。
“端木兄,”游君集一向与端木宪交好,拉着他去隔壁的偏厅说话,好意地劝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看你还是赶紧把人给接回来吧。”
按照游君集的看法,贺氏终究是端木宪的正室,就算贺氏有万般不是,夫妻间闹得再不开心,也不该任由贺家把人带走了。这么做,总是为人诟病,不太明智。 ↑返回顶部↑
莫夫人见是熟人,就吩咐马夫停下了车,透过窗口看着另一辆马车里的贺二夫人,点头打了个招呼:“贺二夫人。”
莫夫人与贺二夫人也不熟,本来也没打算与对方多说,想着打个招呼就算了,然而贺二夫人却是相反,她正想找人倾诉呢,机会就自己凑上来了。
贺二夫人故意转头对贺氏道:“二姑母,这位是礼部右侍郎莫夫人,您可还记得?”
二姑母?!莫夫人怔了怔,下意识地朝后方端木府的牌匾看了一眼,心道:贺二夫人的二姑母莫非是……
下一瞬,贺氏挑开了窗帘,对着莫夫人微微一笑,矜持地颔首道:“莫夫人,许久不见。”
莫夫人当然记得贺氏,心里惊疑不定:京中各府谁人不知道贺氏“病”了好几年都没出来见客,也知道王御史弹劾端木宪的事……没想到贺氏居然再这时出来了?!
莫夫人连忙挤出一个殷勤的笑,问候道:“端木太夫人近来身子可好?”
贺二夫人正等在那里呢,以一方帕子装模作样地擦了擦眼角,叹道:“二姑母好不容易身子才养好了些,就被她那个大孙女赶出家门了!”
她这一句话惊得莫夫人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莫夫人眼神微妙地看着贺氏和贺二夫人,心如明镜。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
哪家没点见不得人的阴私,贺二夫人如此大张旗鼓地把这种事告诉自己,其心思昭然若揭。
莫夫人可不想搀和到端木家的私事里,随口敷衍道:“端木太夫人,您要保重身子啊。”
说着,莫夫人忍不住又朝端木府的正门方向看了一眼,正门正好在这时“砰”地一下关闭了。
第676章 抄了
莫夫人微微蹙眉,心里对端木纭的做法多少是有几分膈应的。
中原数千年来都崇尚孝道,百善孝为先,本来嘛,哪怕贺氏是继祖母,那也终究是长辈,端木家纭这样把长辈赶出家门,实在是有违孝道,说句重话,家法打死都不为过。
莫夫人这么想着,再看向贺氏时,目光中难免流露出一丝同情,嘴上借口还有事,匆匆地告辞了。
莫家的马车沿着权舆街飞驰而去,贺二夫人放下了窗帘,唇角翘了翘与贺大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接着,贺家的马车朝着另一个方向慢悠悠地驶去。
回贺府的一路上,贺大夫人和贺二夫人都没闲着,但凡遇上认识的人,就立刻把人家拦下,逢人就把端木纭把贺氏赶出府的事哭诉一遍,一路走,一路说,硬生生地把从端木府到贺府的这段路走了足足两个多时辰。
贺家有心造势,一传十,十传百,当天下午京中就有不少府邸都得知了这件事,也传到了正在文华殿的端木宪等人耳中。
其他几个内阁大臣看向端木宪的目光登时就变得十分古怪。
作为官员,最忌家宅不宁,毕竟古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也就是说,一人连自家这区区一屋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吗?!
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官员栽在了这一点上,因此被贬被黜,或者不得不自行辞官。
端木宪作为首辅,纵容孙女对妻子不敬更是大忌啊!
几个内阁大臣暗暗地交换着眼神,有人惊疑,有人不以为然地摇头,有人只等看好戏,也有的忧心忡忡。
“端木兄,”游君集一向与端木宪交好,拉着他去隔壁的偏厅说话,好意地劝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看你还是赶紧把人给接回来吧。”
按照游君集的看法,贺氏终究是端木宪的正室,就算贺氏有万般不是,夫妻间闹得再不开心,也不该任由贺家把人带走了。这么做,总是为人诟病,不太明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