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决定登基 第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日判官府里险些发生转生台上的动乱, 景曦差一点把判官笔捅进判官的眼眶里去。
  判官心有余悸地护着脸:“晋阳公主!你冷静一点!鬼魂都转世去了,你把我扔进地狱道的油锅里也没用!”
  “有用!”景曦咬牙切齿,“可以泄愤!”
  “那你也得去地狱道受罚!”判官急中生智, “他们几个的受审簿还在这里,你拿去看。”
  景曦一把夺过受审簿, 愤愤地走了, 判官在后边喊:“别让其他鬼知道, 这个是不能随便给鬼看的!”
  喊到一半,判官觉得有点不对劲:“你就是故意来骗这个的吧!”
  在那本受审簿上,景曦看到了杀她的刺客死后的口供。
  他们并非杀手, 而是为友人报杀亲之仇。阴差阳错之下,与一位朝中的大人物搭上了线,被那位大人物隐藏在京中一处宅院里,他们负责杀晋阳公主,而那位大人物则会为他们打探清楚晋阳公主的出行轨迹,刺杀得手后,也会为他们扫除首尾,让他们平安离京。
  朱雀大道上刺杀晋阳公主得手后,原本按照和那位‘大人物’的约定, 他们大仇得报,可以功成身退, 远离京城。
  然而刺杀完成之后,他们走不了了。
  那位‘大人物’将他们的友人亲眷控制在手中,以此胁迫他们继续留在京中,做些见不得人的阴私之事。及至几年之后, 他们一朝不慎露了马脚,就被那位大人物无情地灭了口。
  ‘大人物’就是当朝丞相, 谢丛真。
  景曦也就是从这几人……几只鬼的口供中,知道了卫阚的存在。
  这家伙为了给贪赃枉法的兄长报仇,反而把几个挚友搭了进去。又是自责又是痛苦,景曦死后不到一年,他就在一次江湖争斗中身亡,死了没多久就被安排投胎去了。
  ---
  要查卫阚,景曦只需要一句话,甚至都不用和楚霁交代。想要治罪卫阚,也很容易,现在人证物证确凿,甚至负责判他罪的巡检使和知州都是刺杀一事的目击者,随时都能把卫阚判处死罪。
  可景曦想的不是让卫阚一个人死,她想将建州卫氏与此扯上关系,借此逼迫卫氏放弃手中的部分利益。
  那她就必须要弄清楚卫阚的真实身份。
  景曦抬眼瞥了卫阚一眼,又垂下眼去。
  她的眼里没有轻蔑、没有怒气,甚至没有好奇。
  但是那种平淡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高傲和轻蔑,在卫阚无能狂怒之前,景曦淡淡道:“本宫知道你是周平山的同母兄弟,那你父母是什么人?”
  之所以查不到周平山和卫阚的父母,不是齐朝户籍制度不严格,而是因为天灾引发的动乱所致。
  三十二年前,在襄州以北,建州、南州以南的嘉、泰二州,发生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朝廷赈济的物资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史书上,关于这场旱灾的记载有一句“岁大饥,人相食。”意思就是那一年饥荒严重,已经到了人吃人来活命的地步了。
  “人相食”后面还有一句“父母情切不忍,故易子而食。”指的是当时嘉、泰二州的百姓,不忍心吃掉自己的孩子,所以就和别人家交换孩子来吃。
  都已经走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可见当时情状之惨。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先帝重病,看上去马上就要死了,朝中一片混乱,高居庙堂的朝臣们坐在京城的高床软枕里,很难在权力分割的紧要关头去和嘉州、泰州的灾民感同身受。
  因此,赈灾的过程就显得更加缓慢。在饥荒被完全遏制住之前,嘉泰二州饥饿的灾民们冲破了重重阻拦,扶老携幼逃亡而去。
  结果滑稽的是,看上去病的奄奄一息快要死了的先帝没死成,顽强地恢复了健康,又多活了十一年。而嘉泰二州数以万计的百姓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赈济,饿死病死以及死在逃荒路上的不计其数。
  ——先帝要是早早干脆利落的死了,说不定还不至于死这么多灾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