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鲁盼儿笑了,自己也应该学习呢,“那好,我就收下了。”
  回到宿舍正在做饭,杨瑾便回来了,见了她做的菜就笑,“可见是去过唐人街中餐馆,这道李鸿章杂碎就是在那里学的吧?”
  “你猜对了,”鲁盼儿笑着说:
  “美国的中餐馆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做的中国菜根本与我们平时吃的不同。
  但是这道李鸿章杂碎倒很有意思,我路过超市买了许多样菜,回来试试。”
  豆芽、菠菜、冬菇、玉兰片、胡萝卜、洋葱、火腿、鱼肚等好多菜放在一起大火快炒,盛盘后再煎一个荷包蛋放在最上面,色香味俱全,营养也丰富。
  可“为什么这道菜要叫李鸿章杂碎呢?
  难道李鸿章会做菜吗?”
  “据说李鸿章出使美国时,招待客人时菜不够了,厨师就把各种下脚料放在一起炒,结果大受欢迎,于是这道菜就叫李鸿章杂碎,在美国一个子就火爆起来,还有一些中餐馆就直接叫杂碎饭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鲁盼儿盛了两碗饭,自己一碗,给杨瑾一碗,“你尝尝,与中餐馆的哪个好吃?”
  “当然是你做的更合我胃口——中餐馆做菜时加了这里的甜酱等调料,迎合美国人的喜好,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国菜了。”
  “对,我也这样觉得……”
  夫妻俩吃过饭,手挽手出门散步。
  分开了一白天,倒似又别离许久一般,鲁盼儿将一天的经历讲了,杨瑾也说:
  “两个学校已经决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代表历史系与史密斯初步选了几个课题……
  对了,史密斯教授听说你来了美国,邀请我们这周末去他家里吃饭。”
  到了美国,自然想到美国人的家里看看,鲁盼儿早知道美国人请人到家里吃饭是亲切友好的表示,对这顿饭还满期待的。
  周六上午十一点,正是约定的时间,她和杨瑾按响了史密斯家的门铃。
  史密斯与夫人开门相迎,热情地问候、拥抱。
  在中国,朋友们见面极少拥抱的,就是拥抱,也是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史密斯热情地拥抱了鲁盼儿,又侧过头与她贴了贴脸,“您好!”
  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若不是面对面,恐怕会以为这是中国人说的,鲁盼儿吃了一惊,“您的中文说得可真好!”
  她在秀水街,也见过会中文的外国人,却没有一个比得了史密斯。
  “我原来能看懂中文,却不大会说。
  还是杨来了,帮我纠正发音。”
  史密斯夫人也笑着欢迎鲁盼儿,她不会中文,问候之后加了一句,“杨夫人,你很漂亮。”
  说完停了下来,等着先生帮忙翻译。
  鲁盼儿抢先笑着用英文问了好,又为她的赞美道了谢。
  当然,要是在中国,她会赶紧摇头否认,再谦虚几句,但是这里是美国,坦然承认再感谢对方的夸奖才是正常的,而且她果真自觉很美丽。
  鲁盼儿便拿出两块丝绸方巾,“这是我从中国带来的小礼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