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只能帮你到这了 第9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有一人,一直在我前面。”
  “他无欲无求、光风霁月——是我所见过的最为接近大道的人。我将他奉为圭臬知己、轨物范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燕妙妙缓缓呼了口气,心中已然浮现了答案。
  “疏明真君,温敛。”
  “不错,”横玉深深看她,“可我却没想到,你出现之后不过短短数日,却将他建立了数百年的累业之基一夕之间尽数毁掉。”
  “他有了心念、有了情动、有了痴缠,却舍了大道。”
  “……你可知道,你消失的这段时间,他为了寻你,掀了妖界足足十三城?”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大道-神-仙-道修的关系理念脱胎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区别,私设改动如山,仅供参考,文中引用的原文全文如下: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圣人之治——当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意为: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为:抛却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才会回复到孝慈的本性;抛弃伎巧和获利,就不会有盗贼产生。
  ——原文引用来源于《道德经》。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来源于《诗经·小雅·?车舝》,有改动。
  *
  关于以无知无欲,达到全知全能。
  《易经》之中,有阳极为阴(即老阳为阴)的说法,就是阳到了极致就是阴,我参考了这个理念。
  基本可以理解为,当无知到了最为纯粹的程度,就等同于全知。
  让我详细解释我也很难说明,苦恼。
  *
  关于横玉的低级错误。
  四个字:当局者迷。她为了自己的理念奉献了数百年,牛角尖钻的死死的。
  道家的概念是这样:尊崇智慧是不安的根源。
  《道德经》第二章 《功成弗居》中提到,因为人意识到美的存在,所以才有丑的概念;而意识到善的存在,才有恶的概念。有对照才会有分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