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52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心里微微叹息,本来的计划是通过好好讲道理,激怒他们,激的他们像杨慎一样冲进阎君殿中伏地哭嚎,之后事情就好玩了,聚众冲击阎君殿就算是谋逆。现在则不然,那门火炮说明除了自己和这群愚夫之外,还有一群人在浑水摸鱼,事情如果闹的激烈了,必然有人弹劾自己挑起事端,而翰林院中的确有一点授人口实的东西,阎君们对我的态度平平,虽然重用,却不是深信不疑。唉,可惜了。
  武曌这些年看了很多理学的著作,要不然怎么了解和利用对方呢?当即用自己这些年所学,用理学的理论把他们训斥一顿,从最基础的格物致知入手。格物了吗?知吗?
  内容和刚刚朱熹说的差不多,只是更激烈,更居高临下。“若不是看你们懦弱无能,现在的行径和逼宫只在模棱两可之间。念在你们无知无能的份上,暂且绕此一次,该服役的自去服役,把好逸恶劳狂妄自大抛在旁边。都退下!人间大礼仪之争耽误了四年政务,你们耽误四个时辰的生死大事。”
  有些人不依不饶又骂不过她,嘀嘀咕咕的走了,有些人则发现自己真是学识浅薄,这妇人说的一些话,自己无从反驳,作揖之后才离开。
  武曌叹了口气,怀疑那门火炮其实是帮了这群人。
  可能是另类的营救。
  转身进去:“阎君,理学之乱已经平复,这群人虽然犯上,还不算是作乱。”
  李世民笑道:“你近年来修行很好,倒为他人开脱起来。”
  武曌叹气:“他们太过无能,叫我想诬告都没有依据。”
  阎君们都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吴瑜忽然发现袖子里多了三张纸条,就算是摩肩接踵的看热闹,这纸条塞的也太多了,一条上写:【你几次出入翰林院,若说此事由李氏暗中指使,甚为可信】
  【息事宁人】
  【若要知炮击根由,从李妙儿处下手】
  吴瑜既惊且怒,干什么!多少人都发现是我引导?
  最后这一条太简单了,明显那个下令炮击的人和李妙儿有关,听说过武曌有个不谨慎不敏锐的女儿。是她自作主张?还是武曌的暗示?
  第380章 查案(上)
  这整场理学之乱扑朔迷离,甚至有些虎头蛇尾, 没能酣畅淋漓的大闹一场。
  两旁边围观的几千人虽然没见到这些儒生大声嚎哭, 复刻当年左顺门奇景, 略感失望和欣慰。还是产出了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柳宗元写他的短篇小说,诗人写诗, 词人写词。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虽然在历史上声名显赫,但踏入九重宫阙的机会不多, 看到伏阕闹事就更难得了。
  “想不到这么简单就解决了。”
  “还以为阎君要亲自出来训话呢。”等的就是这个。
  “输了输了, 真的没传庭杖。这些人的文采和心性果然都不行, 如果是杨慎,绝不会退。”
  “这身份也不对等啊。杨慎状元及第, 翰林院编修, 经筵讲官。他们, 就普普通通的一群鬼。”
  杨慎:我当初去左顺门大哭, 不是因为皇帝非要认亲爹,是因为他无缘无故抓了八名大臣下狱!
  “阎君都是神仙, 他们怎么会认为阎君的思量的不如凡人小鬼周全呢。”
  “太自信了, 我怀疑他们其实的是心学的。”
  “不他们一定不是!我们这些观战的才是心学。”
  “我现在相信这位大学士是则天大圣皇后, 就这个气势, 就这个用词, 就这个扣帽子的功夫,非她莫属。虽说是一群蠢货,眨眼间上升到兼并土地意欲谋反。”
  “倒不是她夸大其词给人定罪, 这群理学门人要的确实过分了,来到地府多年,未立尺寸之功。本来当差就能免劳役、赋税,就是累了点,不得自由,还不如服劳役呢。还想开科选士,开了科举,他们也考不上啊。古往今来的状元够多了。”
  “虽说我生前坐拥千亩良田,呼奴唤婢。但后来流民谋反……唉,为长远着想,还是应该杜绝兼并。”
  各自失望的散开,有工作的回去工作,没工作的呼朋唤友去附近酒楼聚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