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会晚呢?”孟岚轻饮了一口茶水,微笑道,“苍秀儿行事周密,所以必然不会轻举妄动,我们要做的,就是趁她还在准备的时候,吃掉刘演和他的手下。”
  “可是,这不容易吧?”徐策略疑惑。
  “是的,所以这要看你的。”孟岚将茶杯放下,认真道,“刘琨还是一杆大旗,证明我们北方一直在抵抗匈奴,不能硬来,而要来软的,最好是刘演自己主动退让。”
  徐策更困惑了。
  “兖州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刘演在这里也很是艰难,粮草、兵力都无以为继,手下不过两千余人,周围却群敌环伺,他本身必然是惶恐的,若刘琨招他回去,他没有理由拒绝。”孟岚肯定道,“不管按不按历史记载,石勒想要在兖州站稳,邺城是必须拿下的要地,石勒休整了一年,差不多快要启动了。”
  “然后……”
  “然后刘演肯定打不过石勒,会向我们求援助,我们肯定要和石勒大战一场,”孟岚露出微笑,“到时,谁打败了石勒,收拢刘演旧部,就顺理成章了,苍秀儿手下没有战将,策儿,看你的了。”
  第163章 准备好了
  蓟县,城郊,黄氏织坊
  天刚蒙蒙亮,公鸡响亮的打鸣声便响彻整个工坊,绵延不绝。
  工坊占地数十亩,周围修着两米高的黄土围墙,沿着墙边种着大量荼蘼,被细木格攀引在墙上,如今已是一片翠绿,待到五六月时,便会开满上满墙的小白花,甚是美丽,同时茎叶上的尖刺也是防盗的好物——刚刚建起墙时,总会有皮实的小孩翻墙进来,摸走一小零小碎的东西。
  工坊北边是一片联排的一层瓦房,每间都住着四五个女工,鸡一叫,她们便三三两两起床出门,开始一整天的忙碌。
  这其中最里边的一间,是王氏独住的地方,在她侄孙王孙不回家时,她一个人便住在这里。
  很快,王氏便洗漱干净,她将花白的头发盘起,看着镜子里利落严肃的老妇人,满意地点点头,随着女工们一起,带着碗去到了食铺。
  做饭的厨子们早早地蒸好了馒头,蒸抽垒了十几层,女工位拿着印着花纹的小票,和厨师们换馒头。
  这是织纺的福利,每月用很少的钱,便能买一月的食票,一票能用两个大馒头,还送一勺泡黄豆,加一碗豆浆。
  去年刚刚建坊招工时,不少女工会一天只吃一个,死命地喝豆浆,剩下的收起来,给坊外的家人吃。
  王氏发现这事后,立刻下达命令,不许将食物带出去,但还是很难杜绝藏匿。
  但后来,在有几个人因为饥饿完成不目标,被开除了之后,女工们绝大部分都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没办法,坊里的工作强度太大了,不吃饭,根本完不成。
  王氏喝完豆浆,又将自己的铁水壶装满,便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本来不认字,但前几年为了工作,学习得很认真,虎儿还会抽时间耐心地教她,如今,写上一千个常用字还是没问题的。
  就是这项技能,让她在上党的管事中脱颖而出,被调到了蓟县委以重任。
  织室在南边,王氏面色严肃,她一一检查了今日的原料,细致的纱线一卷卷十分整齐,被换到机器上,是她每日要亲自来保养的。
  看着大机器启动,再看哪个织工的飞梭不对、经纬不密,都会上去指正。
  很快,织机的连绵的轰隆声便响了起来,在她听来,非常悦耳。
  走了一圈之后,她又去了旁边了染坊看了看。
  这里的靛泥是从渤海郡那边运过来的,如今渤海郡也种蓼蓝植物,因为产量高,价格低,比什么栀子、红花、质量还好,没有什么杂质。
  长卷的、织好的布上用黄豆粉加石灰做成的防染剂画上图案,被织工们将织好的布崩绕在蚊香一样的木器上,放入染池,然后又提起来,又倒过来放入下一个染池,随后便晾起来。
  青绿的布在空气里,会渐渐变成蓝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