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他们俩……”宋衍为难看向少年,少年扫过眼裴舜钦和乔景,淡淡道:“他们初来乍到,记不得路也情有可原。上学第一天,你就宽仁些吧。”
  “我懂了。”宋衍答应一声,转头看向裴乔二人,“算你们好运,有默闻兄替你们求情。这次我不追究,你们也用不着高兴,再有下一次,我绝不轻饶!记住了吗?”
  裴舜钦和乔景老老实实地点头,等到宋衍和那少年走远了,裴舜钦拿胳膊肘一碰乔景,小声问道:“刚才那哥们儿谁啊?”
  乔景甚烦裴舜钦时不时就要动手动脚,她侧身一躲,不耐回道:“我怎么知道?”
  “瞧着倒是个人模狗样的人物。”裴舜钦没察觉到她的异样,自顾自感叹。
  乔景远望着宋衍和那少年的背影,心情颇是复杂。
  其实她知道那少年是谁。
  那少年便是当朝宰执岑安的独生子,十四岁即以一篇长赋名噪京城的岑寂。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休息一天不更新,存稿告急我要努力攒攒存稿了!
  星期六再见!
  mua~
  ☆、第十八章
  乔景离开京城时,隐约听闻岑府公子在准备外出访学,却没想到事情那般凑巧,岑寂是到了青崖书院读书。
  乔襄与岑安走得极近,可乔用之甚是反感两人主张推行的新法,是以乔岑两家的关系一直既亲近、又敌对。
  前年东族侵扰大齐边境,齐朝屡战屡败,兵力耗损极大。时局动荡,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乔用之因此力主避战,并劝皇上与东族签订岁贡和议以换取边境安宁。
  抚远侯陆渊曾在前线奋战多年,他分析局势,判断东族已是强弩之末,便一力主战,甚而请命东下杀敌,荡平东族。
  皇上思虑再三,最后听取了乔用之的建议。
  议和停战之后半年,岑安因东族拒以客礼接待齐朝使臣上文弹劾乔用之,指责他和议之策是纵容叛逆。陆渊也趁此机会上书乔用之误判形势,使大齐错失良机,未能一举荡平东族不臣之心。
  两方来势汹汹,皇帝始终不发一言,没有任何动作,乔用之心知皇帝与他已经离心,只得选择辞官离朝,暂避宣州。
  朝堂的风起云涌,其实与深闺之中的乔景其实无甚关系,她会记住岑寂,不过是因为他是她父亲中意的乘龙快婿。
  她与岑寂门第相当,年纪相仿,又有父辈间一层紧密坚实的关系,如果不是因为乔用之与岑安水火不容,婚事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
  这也是乔景从及笄到如今,没有一户人家上门说亲的原因。
  谁敢从权势滔天的岑大人手里抢他默认的儿媳?
  乔景默想,她爹肯定是与岑大人商量好了,才会强硬地直接派人接她回京。新党得势之际,通过联姻让世人晓得乔岑两家彻底绑在了一起,就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权势和决心。
  不过岑寂现在没有回家,反而还在青崖书院安安稳稳地读书,这是不是说明他也不赞成这桩婚事呢?
  一念及此,乔景不但不恼,反而欢喜起来。
  她一点儿也不想嫁到岑家,是以她恨不得岑寂能将这桩婚事搅黄。
  晨读结束,学生们前往溪山馆听讲。溪山馆地方开阔,背靠青山,能听见崖间漱漱的流水,辛九山喜欢在这儿讲学。
  宋衍给裴舜钦和乔景安排的作为前后左右岔着几人,乔景使劲扭过头,才能看到裴舜钦。
  乔景以前读书,都是将先生请到家中,一人一张案几,教授读写。这么多人一起上课,她有些紧张,整理案几上的书籍时,一不小心碰落了悬在笔架上的毛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