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醉杏楼师师作画(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师师没想到吴玠对兰花的吟咏,最后落到自己身上,有点受宠若惊,挖了他一眼,轻轻说道:“奴家有相公说的那么幽静?昨夜晚楼梯上的事情难道忘哪……”
  吴玠哈哈大笑:“师师越来越幽默,玠在赞赏君子兰的品格,你却胡拉被子乱扯毡……”
  师师见吴玠这么来说,莞尔一笑:“奴家还没画完呢,相公再看下面的竹!”
  师师三笔两撇,七涂八抹,一片竹林便就展现眼前。
  师师指着竹林对吴玠道:“竹子春、冬、夏三季生笋,竹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亦有君子之称!”
  吴玠接上师师的叙说:“师师涂抹的画作,真像姜城山庄那片幽静的竹林!”
  师师停了作画,抬起头看着吴玠,不禁问道:“姜城山庄?姜城山庄是什么地方!”
  吴玠道:“姜城山庄是在下在大散关下建造的一方庭院,妻子老小全都居住那里!”
  师师愕然:“能栽竹植菊的地方一定很幽静是吗?”
  吴玠点点头:“是很幽静,说来也怪,玠从小便喜欢梅兰竹菊,还在西军做元帅时,就让于谦和孟洋前去大散关下修建姜城山庄,庭院除过竹林,还有菊丛、兰圃、梅园!”
  师师不禁一怔,款款说道:“没想到相公一介行伍,还有这么多闲情逸致?可奴家不明白相公的府邸为什么要叫姜城!”
  吴玠哈哈大笑:“师师不知姜城,就有些孤陋寡闻了,听说过炎帝吗?”
  吴玠反问一句,接着又道:“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与黄帝齐名。炎黄子孙是华夏后裔的谦称。而炎帝就出生在姜城,活动在大散关下。吴玠在那里营造府宅后,便以姜城作为宅名,想沾沾老祖宗的光!”
  师师吁叹一声:“原来这样,哦对了,奴家听说有一条清姜河,是不是就在附近!”
  吴玠哈哈大笑:“姜城山庄就在清将河岸,渭水之滨!晨饮清姜水,暮跺渭河滩,与野鸭、白鹭同浴;和鸳鸯、天鹅言谈,可谓神仙般的日子!”
  师师被吴玠说得心情激荡,拎着画笔难能下手,说道:“天底下还有这般迤俪的地方,可谓仙境!奴家真想亲临一番!”
  吴玠见说,深情地看了师师一眼,道:“师师昨天不是说要嫁在下吗?倘若如此,姜城山庄便是你的宅院!”
  师师一怔,痴呆呆看着吴玠,不知如何是好。
  师师昨天是说过要嫁吴玠的话,可那是在郑达“威逼“之下一句戏言,吴玠当时也做戏言看待,还说了一河滩释解之言。
  然而吴玠这时间重新提出来了,是他改变了主意,真的心仪一个闲云野鹤性格的坊姬?
  师师心中想着,不禁心慌意乱,可回头一想,又觉其中蕴藏着一百个不可能:师师是青楼女子,吴门是书香门;师师出身贫寒,吴玠受过皇家册封;吴玠的九房妻室都能给吴玠留下后代,师师恐怕不会给吴玠生儿养女。
  当然,和吴玠偶发情恋,全是即兴之作,真正做了夫妻,便有诸多拘束。
  师师最后对自己做出这样的定语:“不能连累相公,师师毕竟是青楼女子……”
  思前想后寻思一番,师师便对吴玠道:“姜城山庄门槛太高,奴家逾越不过!我们还是探讨竹子吧!”
  吴玠打个愣怔,知道师师心有顾忌,便就哈哈一笑,接着谈论竹子:“姜城山庄那丛竹林,幽美阒静,清风袭来,便就传出簌簌的声音。竹子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使人深深感动。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茎节’、‘虚空’、‘萧疏’的青帝个性,超群脱俗!”
  师师被吴玠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不知怎么就流下两滴泪珠,赶紧趁吴玠不注意右手擦掉,将画好的梅、兰、竹三幅画挪到一边,开始画菊。
  师师一边挥毫作画,一边絮絮叨叨:“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青竹茎节、虚空、萧疏,有超群脱俗的青帝个性;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高士和青帝的三种品格……”
  李师师说了一些梅、兰、竹、菊的好处,重新展开一张宣纸,画了一副《秋菊图》。
  《秋菊图》的氛围是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精神品质。
  吴玠拍手称道:“奇才,真正的奇才,三笔两笔,就能将晚秋季节的环境展示得凄婉、忧伤,无愧于当代名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