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 / 3)
一次性投送五万大军的船只啊。
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光是制作准备这些船只,就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而在这个一月时间里面,李辰也不能闲着。
因为他手下的士兵,大多都是北方的士兵,让他们打仗没什么问题,但若是要让他们在颠簸的船只上,进行作战,那就有些为难他们了啊。
而且,不只如此。
这里面不少的士兵,还晕船呢。
这得适应一下。
外加,眼下虽然二十万大军赶到了。
但是,由于并非是沿着运河线进军的。
嗯,李辰倒是想沿着运河线进军,可谁让当下的他们,已经丧失了水师优势了啊?
沿着运河走的话,虽然可以有运河为他们提供后勤的便利,但是,也给长孙无忌,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后者完全可以用让自已手下的战舰,去沿着运河两侧前进。
所以,李辰只能够沿着陆地行军。
而二十万大军,还是陆运行军,走过来的。
后面没有铁路补给。
而且这二十万大军,还不是冷兵器部队,只要提供足够多的粮草便可以了。
这是二十万的火器部队啊,打起仗来。
每天的武器消耗,弹药消耗,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初打高句丽的时候。
李辰手下的人,距离幽州并不远,而幽州距离高句丽又不远,这点距离,算不上困难,外加高建武自毁长城,使得无数个的高句丽百姓愿意为唐军输送后勤物资。
所以,当时倒可以满足后勤需求。
可是眼下却不成了。
大唐百姓本来就少。
而且,沿途李辰还在大兴土木。
兴建铁路线路,十五万奴隶,真正用于运输物资的,只有五万人罢了。
这些人,根本不够啊,也就是大军所需要的粮草都是由沿途州县提供的。
否则的话,李辰这支军队,连吃饭都是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上,当接到李世民催促自已出兵的诏书之后,一时间,李辰的眉头扭成了一团。
原因非常简单。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返回顶部↑
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光是制作准备这些船只,就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而在这个一月时间里面,李辰也不能闲着。
因为他手下的士兵,大多都是北方的士兵,让他们打仗没什么问题,但若是要让他们在颠簸的船只上,进行作战,那就有些为难他们了啊。
而且,不只如此。
这里面不少的士兵,还晕船呢。
这得适应一下。
外加,眼下虽然二十万大军赶到了。
但是,由于并非是沿着运河线进军的。
嗯,李辰倒是想沿着运河线进军,可谁让当下的他们,已经丧失了水师优势了啊?
沿着运河走的话,虽然可以有运河为他们提供后勤的便利,但是,也给长孙无忌,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后者完全可以用让自已手下的战舰,去沿着运河两侧前进。
所以,李辰只能够沿着陆地行军。
而二十万大军,还是陆运行军,走过来的。
后面没有铁路补给。
而且这二十万大军,还不是冷兵器部队,只要提供足够多的粮草便可以了。
这是二十万的火器部队啊,打起仗来。
每天的武器消耗,弹药消耗,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初打高句丽的时候。
李辰手下的人,距离幽州并不远,而幽州距离高句丽又不远,这点距离,算不上困难,外加高建武自毁长城,使得无数个的高句丽百姓愿意为唐军输送后勤物资。
所以,当时倒可以满足后勤需求。
可是眼下却不成了。
大唐百姓本来就少。
而且,沿途李辰还在大兴土木。
兴建铁路线路,十五万奴隶,真正用于运输物资的,只有五万人罢了。
这些人,根本不够啊,也就是大军所需要的粮草都是由沿途州县提供的。
否则的话,李辰这支军队,连吃饭都是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上,当接到李世民催促自已出兵的诏书之后,一时间,李辰的眉头扭成了一团。
原因非常简单。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