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骤然一停。
  老先生疑惑地看着他:“什么?”
  “咳……”此界知识体系虽大体与谢良钰所来的原世界相同,但总有些分叉,例如到如今这个时候,读书人脑子里可还没有朱熹这么个人物。
  那《中庸章句》,也不是他写的。
  差点说漏嘴的谢良钰定定神,笑道:“晚生曾听人解过,位者,安其所也。言者,遂其生也——我们读书人恪守己身,知行合一,便可‘位育’而‘中和’。”
  老先生睁大了眼睛。
  “这……这是谁说的话?”他反复将那几句话重复几遍,呼吸都急促起来,越品越觉得不凡,“小相公,是你的老师吗?不知师承何人?”
  当然不凡,朱熹注中庸,那都是被称作朱子的人物了,谢良钰也是取了个巧,刚好这句话此间无人说过,他便借先贤之语班门弄斧了。
  但谢良钰也不能如此说,只好含混道:“不敢算师承……只是早年一段缘分罢了,晚辈出身山中,老先生曾在彼处隐居,他见我聪慧,便略点拨几年——那时尚且不能对先生说的话如一理解,后来多读了几年书,才侥幸窥得其中一二而已。”
  “不知这位先生……”
  “先生早几年便仙游而去了,”谢良钰叹了口气,“他云游四方,总不是能安于一隅的。”
  老者长长叹了口气:“也对……想来也是个安贫乐道的饱学之士,你小子,倒是好运气啊。”
  谢良钰一笑:“除此之外,老先生还口述过不少书籍供我抄录,先生,您看看这本书。”
  他从怀中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也是这些天顺便从脑中抄下来的,就他在这个世界的观察来看,约莫算是孤本。
  老人家丝毫不怠慢,马上伸手接过去,正待翻开来看,书坊的门却又是一响。
  谢良钰一抬头,看见那天因为县衙的事情而结实的那位年轻书生走进来,正是安平上届县试案首,那个叫做叶审言的年轻人。
  对方见了他,也露出一点惊讶的神色来。
  第32章
  “谢兄,”叶审言对谢良钰拱了拱手,“来买书吗?”
  谢良钰笑着摇摇头:“非也,”他抬抬下巴,示意对方柜台上的那些手抄本,“来赚银子。”
  那位老先生看看他俩:“你们认识?”
  “这就是前日黄先生跟您提到的那位,”叶审言朗然一笑,走过来对老板道,“祖父您那日不还说想见见,没想到,此刻便见着了。”
  老先生“哦”了一声,忍不住上下打量起谢良钰来,神情很是惊讶。
  叶审言自觉担任起了介绍人的身份,他先对祖父说过了谢良钰的名字和身份,才又转回来:“谢兄,这是在下的祖父,他老人家与黄县丞和晏老都是知交,前日三位在一起喝茶,那两位提到你,可对你赞赏有加呢。”
  这缘分,未免也太奇妙了一点。
  谢良钰无奈地笑笑,连忙执晚辈礼,像叶老先生又施了一礼,而对方捋着长长的白胡子,看着他笑得满脸慈祥。
  “可不是,幼林对我说,你可是帮了他的大忙了。”
  谢良钰知道幼林是黄县丞的字,闻言只好谦逊道:“哪里,是黄县丞明察秋毫,还了晚生一个清白,不然被那地痞流氓攀扯上,晚生可实在不知该怎么样才好了。”
  三人来往几句,气氛一时比刚才亲切不少,谢良钰和叶审言很聊得来,他们两个年龄相仿,此时言谈起来,学问也做得相近,确是种奇妙的缘分了。
  叶老看了谢良钰带来的书,果然十分看重——那是前朝一位理学大家的著作,无奈大家生不逢时,曾亲历战火,这本著作也多在战乱中遗失,流传并不广,不想此时竟能从谢良钰这里得到,实在是意外之喜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