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第118节(2 / 4)
只考中的举人们,恐不会答应。
且在考试之前,州府教谕早已经多次强调过,北地的科举要进行变动。
秋闱之后,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回想起,当年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新政的各项举措,其中包括严格取士,重儒家经史子集的策论,轻诗词。
后来新政废黜,范仲淹被贬谪到了邓州。
落榜的考生,不由得暗暗期待,北地的科考改革与庆历新政一样,以惨败收场。
不止读书人在关注燕京的科考,中枢的官员们同样忐忑。
庆历新政之后,大宋的积弊不但没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因庆历新政引起新的朋党之争,持续多年,给大宋日后的没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虞祺作为礼部尚书,主持此次春闱。等考完之后,考生终于能歇息,他却要继续忙着阅卷。
阅卷官从各部挑选,考卷糊名,由来自三省六部出题的考官,分别批阅。
阅完考卷,虞祺扯着张浚赵开,甚至将郑氏与虞允文也拉上了,一并前来找赵寰。
郑氏烦恼得很,扬眉道:“你看你,找我来作甚。我没考过科举,不懂这些诗啊词,策论文章。你叫上我来,莫非是要我没脸?”
虞祺拱手赔礼,笑呵呵道:“郑相想左了,这考卷,真只照着写诗词文章来答,定会名落孙山。”
郑氏好奇地道:“当真?照你这般说,可是此次的考生,都落榜了不成?”
虞祺叹了口气,道:“倒不至于都落榜,只差强人意啊。这次考试,赵统帅只打算录取五十人,照着比例,只有一成不到。只怕是落榜的,会心生不满,倒向了南边。”
赵开参与过出题,深知这次考卷的难度,沉默了片刻,道:“老虞,你先缓缓,别着急慌忙的,先听听赵统帅的意思。”
张浚明白虞祺叫上他们的用意,眉头皱起又松开,道:“老虞是在忧心,说不定一不小心,会与庆历新政一样。”
郑氏回想了下庆历新政,她顿了顿,旋即道:“说起庆历新政,赵统帅先前刚从邓州赶回来。范仲淹知邓州多年,她岂能想不到这些。赵相说得对,不若先去听听赵统帅的想法。”
虞祺一想也是,暂且按耐住了焦虑,进了大殿。
赵寰正在翻看眼前的一堆邸报小报,见他们进屋,她拿出一张小报放进匣子里,其它顺手收起来,随口问道:“考卷已经阅好了?”
虞祺忙答是,“只赵统帅,此次考生的成绩,唉,真真是一言难尽呐!”
赵寰见怪不怪,道:“不好是正常,能好才有鬼。”
虞祺怔楞住,赵寰问道:“考卷呢,给我看几份,好中坏,都各拿几份。”
虞祺只带了几份名列前茅的来,听到赵寰要其它考卷,忙吩咐人去取了来。
赵寰没看经史子集以及策论部分,一方面是她不擅长诗词文章;另一方面,她不喜这种夸夸其谈。
越过这一部分,赵寰看了算学律法等答卷。
待看完之后,赵寰理解了虞祺的愁眉苦脸。成绩最高的,只是矮个子里拔高个,最后的几名,更是没眼看。
虞祺仔细觑着赵寰的脸色,见她看完试卷,并没动一旁考生的履历,心里又打了个突。
赵寰他们鸦雀无声,很是紧张的模样,不禁笑了起来,道:“接下来还有各种技艺考试,有得忙。你们可要放宽心,保重身子要紧,别太过在意了。”
张浚忧心忡忡道:“赵统帅,以前每三年一次的春闱,取士都在三百人以上。这次着实少了些,恐考生们再闹事。科举取士,乃天下国家之用,不得不谨慎。” ↑返回顶部↑
且在考试之前,州府教谕早已经多次强调过,北地的科举要进行变动。
秋闱之后,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回想起,当年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新政的各项举措,其中包括严格取士,重儒家经史子集的策论,轻诗词。
后来新政废黜,范仲淹被贬谪到了邓州。
落榜的考生,不由得暗暗期待,北地的科考改革与庆历新政一样,以惨败收场。
不止读书人在关注燕京的科考,中枢的官员们同样忐忑。
庆历新政之后,大宋的积弊不但没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因庆历新政引起新的朋党之争,持续多年,给大宋日后的没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虞祺作为礼部尚书,主持此次春闱。等考完之后,考生终于能歇息,他却要继续忙着阅卷。
阅卷官从各部挑选,考卷糊名,由来自三省六部出题的考官,分别批阅。
阅完考卷,虞祺扯着张浚赵开,甚至将郑氏与虞允文也拉上了,一并前来找赵寰。
郑氏烦恼得很,扬眉道:“你看你,找我来作甚。我没考过科举,不懂这些诗啊词,策论文章。你叫上我来,莫非是要我没脸?”
虞祺拱手赔礼,笑呵呵道:“郑相想左了,这考卷,真只照着写诗词文章来答,定会名落孙山。”
郑氏好奇地道:“当真?照你这般说,可是此次的考生,都落榜了不成?”
虞祺叹了口气,道:“倒不至于都落榜,只差强人意啊。这次考试,赵统帅只打算录取五十人,照着比例,只有一成不到。只怕是落榜的,会心生不满,倒向了南边。”
赵开参与过出题,深知这次考卷的难度,沉默了片刻,道:“老虞,你先缓缓,别着急慌忙的,先听听赵统帅的意思。”
张浚明白虞祺叫上他们的用意,眉头皱起又松开,道:“老虞是在忧心,说不定一不小心,会与庆历新政一样。”
郑氏回想了下庆历新政,她顿了顿,旋即道:“说起庆历新政,赵统帅先前刚从邓州赶回来。范仲淹知邓州多年,她岂能想不到这些。赵相说得对,不若先去听听赵统帅的想法。”
虞祺一想也是,暂且按耐住了焦虑,进了大殿。
赵寰正在翻看眼前的一堆邸报小报,见他们进屋,她拿出一张小报放进匣子里,其它顺手收起来,随口问道:“考卷已经阅好了?”
虞祺忙答是,“只赵统帅,此次考生的成绩,唉,真真是一言难尽呐!”
赵寰见怪不怪,道:“不好是正常,能好才有鬼。”
虞祺怔楞住,赵寰问道:“考卷呢,给我看几份,好中坏,都各拿几份。”
虞祺只带了几份名列前茅的来,听到赵寰要其它考卷,忙吩咐人去取了来。
赵寰没看经史子集以及策论部分,一方面是她不擅长诗词文章;另一方面,她不喜这种夸夸其谈。
越过这一部分,赵寰看了算学律法等答卷。
待看完之后,赵寰理解了虞祺的愁眉苦脸。成绩最高的,只是矮个子里拔高个,最后的几名,更是没眼看。
虞祺仔细觑着赵寰的脸色,见她看完试卷,并没动一旁考生的履历,心里又打了个突。
赵寰他们鸦雀无声,很是紧张的模样,不禁笑了起来,道:“接下来还有各种技艺考试,有得忙。你们可要放宽心,保重身子要紧,别太过在意了。”
张浚忧心忡忡道:“赵统帅,以前每三年一次的春闱,取士都在三百人以上。这次着实少了些,恐考生们再闹事。科举取士,乃天下国家之用,不得不谨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