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22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会吧?我觉得文珺挺讲道理的嘛。”秦仲年说道。
  “什么意思,秦叔叔,你们……不会是在唱双簧吧?”肖文珺有些后知后觉地问道。
  秦仲年瞪了唐子风一眼,说道:“这不都是子风的馊主意吗,让我配合他骗人。小苏、小宁他们两个,现在没准还在感谢子风呢,他们可不知道,子风早就把他们给算计进去了。”
  “什么意思?我怎么觉得子风刚才和苏化草签的那个协议,对大河公司没啥损失,倒是咱们临机集团吃亏了。”肖文珺说。
  秦仲年说:“咱们也没吃亏。照子风的说法,只是没有多占便宜罢了。其实我说研制这样一套设备需要花三五个亿,也是为了诈他们,实际上哪用得了这么多钱。”
  “三五个亿的确是有些高估了,但要从头开始研制,一两个亿的投入还是有可能需要的。我看了一下他们的需要,这种多工位同时加工的设备,技术难度不小呢。”肖文珺说。
  秦仲年说:“你说的是从头开始研制,如果我们已经有一些基础,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投入就没那么大了。”
  “您是说,临机有这方面的基础?我怎么不知道?”肖文珺诧异地说。
  她这样说也并不奇怪。肖文珺至今仍然是苍龙研究院的兼职专家。临机集团的许多新产品开发,都会邀请肖文珺参加研讨,所以她对临机集团的产品线是比较熟悉的。在她印象中,临机集团并没有能够满足大河无人机生产要求的设备,许多技术是需要从头开始设计的。
  秦仲年说:“这一段你参与临机的事情比较少,所以这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小唐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就是开发汽车制造的专用机床,集团拿出了五个亿来做这件事,目前还是刚刚开始,没太多成果,也没来得及请你参加。”
  “这件事我倒是听子风说过一句,不过,他可没说要拿出五个亿来做。五个亿……,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了!”肖文珺很是感慨。
  “五个亿只是第一期投入吧,未来还要追加,十亿、二十亿,都有可能的。”唐子风轻描淡写地说。
  “你牛!”肖文珺呛了一句,不过内心也承认唐子风有吹牛的资格。相比其他企业,临机集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确是非常慷慨的。
  高额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产品的升级,而产品的升级又让临机集团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从而能够支撑起这样的研发,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他一些企业的领导也有这样的意识,但却缺乏唐子风这样的魄力,尤其是不敢觑觎国际市场,只敢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上扑腾,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大的手笔了。
  “秦叔叔的意思是说,你们搞的汽车机床,和苏化他们想要的无人机机床有共通之处,你们可以把汽车机床上的技术迁移过去?”
  以肖文珺的聪明,一下子就猜出了秦仲年说这些话的目的。
  按行业划分,汽车行业是机床行业最大的客户,没有之一。早些年,中国的汽车行业相对比较落后,全国汽车年产量不过是几十万台,产能分布在数十家汽车厂,最大的企业年产也不到10万台,所以汽车专用机床的概念并不突出。许多汽车企业都是使用通用机床来加工汽车零配件,正如大河公司用通用机床加工无人机配件一样。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迎来了大发展,汽车产能以每年几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国汽车总产量已经超过了500万辆。
  规模化的生产产生了对专用设备的需求,尤其是对专用机床的需求。
  比如说,汽车中有大量的盘类零件,需要有双主轴、双刀盘的数控车床,以便一次性地完成盘类零件两个面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再比如说,有些汽车零件生产批量大,但只限于几种加工方式,这就要求加工中心不需要配备拥有过多刀具的刀库,只需要少数几把刀具即可,这样就能够降低加工中心的造价,节约汽车企业的设备投资。
  中国机床行业过去没有专门针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进行产品研发,当汽车产业突然发展起来之后,国内机床企业便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付。机械工业联合会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汽车行业中八成以上的装备依赖于进口,国产机床只能占据20%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
  唐子风声称要投入五亿元资金用于汽车机床的研发,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第460章 正说反说都是你有理
  “丹机、常机、箐机,都已经盯上了汽车专用机床这个市场,不过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们目前的研发思路还是集中在传统镗铣床、加工中心这方面,没有考虑开发专用多工位机床。
  “最初,我们技术部提出的研发思路也是如此,因为多工位机床的开发难度太大,我们以往缺乏这样的技术储备,研发有很大的风险。是小唐在集团办公会上力排众议,要求我们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进行研发。”秦仲年向肖文珺介绍着情况。
  “这么说,临机是打算搞多工位机床了?”肖文珺问道。
  一个机械零件的加工,很少是只涉及到一个加工位置的。比如工厂里最常见的法兰盘,就是在一个金属盘面上开若干个孔眼。用传统机床加工法兰盘,每次只能加工一个孔眼,加工完了需要把法兰盘从夹具上拆下来,换一个位置重新夹装,再加工下一个孔眼。
  所谓多工位机床,就是在同一台机床上设计若干个刀轴,操作的时候各个刀轴上的刀具同时工作,一次性地完成多个位置的加工。如前面所说的法兰盘,如果使用六个工位的铣床,就可以一次加工出六个孔眼,减少了反复拆装工件的麻烦,而且也能避免由于重复夹装位置不精确而导致各个孔眼分布不均。
  汽车中有许多大型的零部件,包括数百个加工面,如果每个加工面单独进行加工,并且每次都要重新夹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其容易出现差错。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汽车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各种多工位机床,工件一次夹装到位之后就不需要再挪动了,机床会自动地找到各个加工位置,选择恰当的刀具完成加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