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靠脑洞破案[刑侦] 第62节(1 / 4)
因为, 这句话里的“惠山”二字, 便正是惠山公园的“惠山”, 这不就恰好跟连环杀人案联系起来了吗?
秦简眉头紧锁, 努力把原身的相关记忆都唤醒了。
......
秦朗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 这个习惯的养成, 据秦朗自己所说,还是当年, 他的师父, 给他讲“吾日当三省吾身”的道理,才让他从小练功时便知道总结自己,后来参加了工作,实习日记他记了不少。
再后来, 他干了刑警, 变得忙了, 便只是在日记里记录一些他办案的心得,再有, 便是一些未了的旧案, 他时常推敲,随手写下几行他自己的想法。
秦朗写完的日记本有很多, 不过有一本却十分特殊。
因为,在这本日记的扉页画着一直鸟,画风挺抽象的,但很明显,这只鸟的鸟喙又尖又长,似乎是一只以捕鱼为生的水鸟。
在这本日记里,记录的便是一起未了的文物走私案。
这起案件发生在1981年年末,那个时候,秦朗早已经是浦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队长了。
日记里并没有记录案件的具体情况,只是有秦朗颇为遗憾的几句话。
大概意思是:虽然文物被追回来了,但随着两个小喽啰的死,背后的走私集团却潜藏了起来。
而且,在日记里,秦朗还记录了一些他的推测,他觉得,这个走私集团要么老巢就在浦江市,要么就是在浦江市扎根极深。
所以,这本日记的后续,便是秦朗对这起案件的长达一年多的明察暗访。
而“惠山南路,75号?”这句话便出现在这本日记的倒数第二页,时间是1983年4月14日。
至于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时间是三天后,1983年4月17日,上面写着:对不起,潘子
秦简知道潘子是谁,今年过年的时候,姜淇还带秦简去了潘家,潘子便是姜淇一直接济的秦朗的战友之一。
不过,姜淇接济的只是潘子的妻儿,潘子早在1983年4月17日,便牺牲了。
一周后,1983年4月21日,秦朗的尸体被渔民从海上打捞了上来,枪杀,死亡时间是1983年4月20日,享年38岁。
......
秦简回忆完,发现罗昊已经不见了,她便赶忙回了办公室。
果然,罗昊正在办公室研究卷宗呢,秦简问道:“师父,你知道1981年年末的文物走私案吗?”
罗昊点了点头,“嗯,知道,那是你父亲经办的案子吧,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
秦简抿了抿唇,“师父,我突然有了一个脑洞,我觉得那个女人很可能跟当年的文物走私案背后的犯罪集团有关。”
罗昊有些惊讶地看着秦简,这是怎么一说啊?
秦简便把她编圆的故事讲了一遍。
“我父亲关于当年的文物走私案的日记中,有这么一个地址,‘惠山南路,75号?’,如今的连环杀人案也绕不开惠山公园。”
秦简刚提到“惠山”二字,不用继续往下说,罗昊便明白了她的意思,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听秦简把话说完了。
“当年,我父亲写下这句话,三天后,潘叔便牺牲了,又一周后,我父亲也不幸......”
罗昊接话道:“所以,你觉得,惠山南路75号,便是这个犯罪集团的老巢?”
“就算不是老巢,也一定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否则他们直接放弃这里,转移不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潘叔和我父亲呢?” ↑返回顶部↑
秦简眉头紧锁, 努力把原身的相关记忆都唤醒了。
......
秦朗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 这个习惯的养成, 据秦朗自己所说,还是当年, 他的师父, 给他讲“吾日当三省吾身”的道理,才让他从小练功时便知道总结自己,后来参加了工作,实习日记他记了不少。
再后来, 他干了刑警, 变得忙了, 便只是在日记里记录一些他办案的心得,再有, 便是一些未了的旧案, 他时常推敲,随手写下几行他自己的想法。
秦朗写完的日记本有很多, 不过有一本却十分特殊。
因为,在这本日记的扉页画着一直鸟,画风挺抽象的,但很明显,这只鸟的鸟喙又尖又长,似乎是一只以捕鱼为生的水鸟。
在这本日记里,记录的便是一起未了的文物走私案。
这起案件发生在1981年年末,那个时候,秦朗早已经是浦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队长了。
日记里并没有记录案件的具体情况,只是有秦朗颇为遗憾的几句话。
大概意思是:虽然文物被追回来了,但随着两个小喽啰的死,背后的走私集团却潜藏了起来。
而且,在日记里,秦朗还记录了一些他的推测,他觉得,这个走私集团要么老巢就在浦江市,要么就是在浦江市扎根极深。
所以,这本日记的后续,便是秦朗对这起案件的长达一年多的明察暗访。
而“惠山南路,75号?”这句话便出现在这本日记的倒数第二页,时间是1983年4月14日。
至于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时间是三天后,1983年4月17日,上面写着:对不起,潘子
秦简知道潘子是谁,今年过年的时候,姜淇还带秦简去了潘家,潘子便是姜淇一直接济的秦朗的战友之一。
不过,姜淇接济的只是潘子的妻儿,潘子早在1983年4月17日,便牺牲了。
一周后,1983年4月21日,秦朗的尸体被渔民从海上打捞了上来,枪杀,死亡时间是1983年4月20日,享年38岁。
......
秦简回忆完,发现罗昊已经不见了,她便赶忙回了办公室。
果然,罗昊正在办公室研究卷宗呢,秦简问道:“师父,你知道1981年年末的文物走私案吗?”
罗昊点了点头,“嗯,知道,那是你父亲经办的案子吧,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
秦简抿了抿唇,“师父,我突然有了一个脑洞,我觉得那个女人很可能跟当年的文物走私案背后的犯罪集团有关。”
罗昊有些惊讶地看着秦简,这是怎么一说啊?
秦简便把她编圆的故事讲了一遍。
“我父亲关于当年的文物走私案的日记中,有这么一个地址,‘惠山南路,75号?’,如今的连环杀人案也绕不开惠山公园。”
秦简刚提到“惠山”二字,不用继续往下说,罗昊便明白了她的意思,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听秦简把话说完了。
“当年,我父亲写下这句话,三天后,潘叔便牺牲了,又一周后,我父亲也不幸......”
罗昊接话道:“所以,你觉得,惠山南路75号,便是这个犯罪集团的老巢?”
“就算不是老巢,也一定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否则他们直接放弃这里,转移不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潘叔和我父亲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