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欢 第115节(2 / 4)
元泽从使女手里接过茶盏,亲自奉给了方艾,笑道:“儿子的不是,以后再不会了。”
元泽既认了错,方艾也就顺了气,接过茶盏,饮了一口后放下,接着抬起脸语重心长地对这三儿子道:“德行学识才是最重要的,那女人除了一张脸,哪还有好的?若不是看在鹓雏的面上,我决计不肯容她!”
元泽想笑但没敢,只是说:“母亲讲的极是,只是这一番话母亲同我说完便罢了,切莫再同旁人讲,否则叫二兄知道,如何是好?”
方艾当即竖起了眉,可是一双眼睛闪烁的厉害,任谁也瞧得出她此刻的色厉内荏。
她当然怕她那二子,但哪里是能承认的?
“便是他知道了又如何?他待怎样!”
元泽当然是哄她,“二兄眼里自然是母亲最重。”
这话初听起来倒顺耳,只是越咂摸越觉着不对。
“怎么?你讥讽我!”
“母亲多心了,我怎么敢?”
方艾冷笑一声,话还没说出口,便见她女儿擦着眼泪从外头跑进来。
元希容进了门便直奔方艾,也不顾满地的碎瓷,地上跪了,哭道:“母亲千万为我做主!”
现如今谁还敢得罪她呢?
元泽就问:“你这是怎么了?”
第129章
得罪了未来公主的不是旁人, 正是未来公主的夫婿。
元希容十八岁时出了嫁,嫁的是如意郎君。有关她的婚事,细论起来, 倒还真有些故事好讲。
元希容从未对自己的婚事有过忧虑。元氏百年高门望族,她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儿, 只要有意,皇后也做得。不过她从来没想过。皇后有什么好?她要的是一心一意的人, 要是没有,那就要一个不敢生二心的人。她才不要叫自己受委屈。只是世上事变幻莫测,人生总是多有变故。她是全然没预料的,但天下就是乱起来了。兵连祸结, 兄弟们为了家族的前途全奔波在外, 她既也姓着元,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姓氏出一份力。她倒也想同兄弟们一样建功立业, 只是力不能从心。她是个女孩儿, 生下来是为了享乐, 她自己没有修习文韬武略的心, 旁人当然不会想着教她, 以至如今徒有羡鱼之情, 恨起自己女儿的身份。不过女儿也不是一无是处,好歹可以嫁到旁人家里, 做个连结两姓的枢纽。
文氏门第虽差些, 却富可堪国, 嫁过去做冢妇,不算辱没了她。那人她也是见过的, 温文儒雅,据说学识卓绝, 品德亦是上佳,是个夫婿的好人选。只有一点,他的容貌普通了些。其实还好,可父兄幼弟尽是神仙之姿……她难免失落,但仍心甘情愿。
文氏以半数资财作聘,莫说是她,便是母亲也觉意满。
她知道她只是个由头,但能成为这个由头,她也有了自己的用处。
可终究还是有憾。
幼猊是自母亲腹中就同她一起的,是兄弟里头最懂她的那一个。他瞧出了她那不显著的怅惘,拦住了她追根问底。敷衍搪塞都不管用,她实在应付不了,只好全讲给他听。这个弟弟从来不把她放眼里的,听完了她的话便开始骂她,她哪里能忍?于是两个人对骂,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幼猊一向最听二兄的话,但凡他知道的事,二兄没有不知道的。
二兄的日子很不好过。
他太忙了,忙到鹓雏不认识他这个父亲,在他怀里一直哭闹,不愿意给他抱。
她很为二兄委屈。她二兄是何许人?受这样的苦……
她忍不住哭起来。
二兄实在不会哄孩子,又不忍心鹓雏一直哭,于是只好叫人把他抱给母亲。
小孩子哭声远了,她的哭声却还断续着。 ↑返回顶部↑
元泽既认了错,方艾也就顺了气,接过茶盏,饮了一口后放下,接着抬起脸语重心长地对这三儿子道:“德行学识才是最重要的,那女人除了一张脸,哪还有好的?若不是看在鹓雏的面上,我决计不肯容她!”
元泽想笑但没敢,只是说:“母亲讲的极是,只是这一番话母亲同我说完便罢了,切莫再同旁人讲,否则叫二兄知道,如何是好?”
方艾当即竖起了眉,可是一双眼睛闪烁的厉害,任谁也瞧得出她此刻的色厉内荏。
她当然怕她那二子,但哪里是能承认的?
“便是他知道了又如何?他待怎样!”
元泽当然是哄她,“二兄眼里自然是母亲最重。”
这话初听起来倒顺耳,只是越咂摸越觉着不对。
“怎么?你讥讽我!”
“母亲多心了,我怎么敢?”
方艾冷笑一声,话还没说出口,便见她女儿擦着眼泪从外头跑进来。
元希容进了门便直奔方艾,也不顾满地的碎瓷,地上跪了,哭道:“母亲千万为我做主!”
现如今谁还敢得罪她呢?
元泽就问:“你这是怎么了?”
第129章
得罪了未来公主的不是旁人, 正是未来公主的夫婿。
元希容十八岁时出了嫁,嫁的是如意郎君。有关她的婚事,细论起来, 倒还真有些故事好讲。
元希容从未对自己的婚事有过忧虑。元氏百年高门望族,她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儿, 只要有意,皇后也做得。不过她从来没想过。皇后有什么好?她要的是一心一意的人, 要是没有,那就要一个不敢生二心的人。她才不要叫自己受委屈。只是世上事变幻莫测,人生总是多有变故。她是全然没预料的,但天下就是乱起来了。兵连祸结, 兄弟们为了家族的前途全奔波在外, 她既也姓着元,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姓氏出一份力。她倒也想同兄弟们一样建功立业, 只是力不能从心。她是个女孩儿, 生下来是为了享乐, 她自己没有修习文韬武略的心, 旁人当然不会想着教她, 以至如今徒有羡鱼之情, 恨起自己女儿的身份。不过女儿也不是一无是处,好歹可以嫁到旁人家里, 做个连结两姓的枢纽。
文氏门第虽差些, 却富可堪国, 嫁过去做冢妇,不算辱没了她。那人她也是见过的, 温文儒雅,据说学识卓绝, 品德亦是上佳,是个夫婿的好人选。只有一点,他的容貌普通了些。其实还好,可父兄幼弟尽是神仙之姿……她难免失落,但仍心甘情愿。
文氏以半数资财作聘,莫说是她,便是母亲也觉意满。
她知道她只是个由头,但能成为这个由头,她也有了自己的用处。
可终究还是有憾。
幼猊是自母亲腹中就同她一起的,是兄弟里头最懂她的那一个。他瞧出了她那不显著的怅惘,拦住了她追根问底。敷衍搪塞都不管用,她实在应付不了,只好全讲给他听。这个弟弟从来不把她放眼里的,听完了她的话便开始骂她,她哪里能忍?于是两个人对骂,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幼猊一向最听二兄的话,但凡他知道的事,二兄没有不知道的。
二兄的日子很不好过。
他太忙了,忙到鹓雏不认识他这个父亲,在他怀里一直哭闹,不愿意给他抱。
她很为二兄委屈。她二兄是何许人?受这样的苦……
她忍不住哭起来。
二兄实在不会哄孩子,又不忍心鹓雏一直哭,于是只好叫人把他抱给母亲。
小孩子哭声远了,她的哭声却还断续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