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37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切都是影响力。
  “丝绸之路要想畅通,南线需要靠波斯、大食,但他们现在更爱走海路。”邵树德的食指轻敲着桌面,默默思索:“北线需要搞定乌古斯人、可萨人。通了这两地,基本就没问题了。”
  他下意识忽略了钦察人。
  李守信在信中提到过这个族群。他们同样是突厥种,起源于额尔齐斯河中游,是当地基马克突厥的一支。当然也有人说他们原本生活在鄂毕河流域,但这都不重要了。
  钦察人西迁后,分布在可萨汗国、乌古斯部落联盟的北方,散布较广,以游牧为生。
  在历史上,乌古斯人在11世纪西迁之后,打败了南俄草原上的佩切涅格人,随后又被西迁的钦察人打败。至此,钦察人成了南俄草原的唯一主人。
  12世纪时,有一部分与契丹关系密切的蒙古语族部落,从东北西迁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流域,因为强劲的实力,他们获得了统治地位,但随后接受了突厥语族的钦察人的生活方式,被同化。
  蒙古西征之后,钦察人被彻底干碎。
  这条亚欧草原“高速公路”,被称为“无尽征服之路”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个又一个部落西迁,后来者总能打败先去的人,攫取胜利果实。
  但钦察人现在不值得重视,他们没统一的政权,对商旅的态度也不错,没必要去撩拨他们。
  邵树德想了想,突然来了兴致,摊开纸笔,写了几封信。
  他打算在可萨使者回国的时候带回去,其中一封就是给李守信的——如果还能找到他们的话。
  据可萨使者雅各提到,在去年(919)秋天,约瑟汗亲自护送他们南下,前往巴格达,态度十分热情,却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邵树德忍不住站起身,目光在地图上转来转去。
  这个世界何其广阔。
  他就像打赢了国内战争的后世革命者,开始操盘国际局势。不利的一点在于,通信效率、运输能力极其低下,派个使团都要好几年。
  终究好事心急了。
  这其实是父死子继、代代相传的事业,急也没用。
  “先把丝绸之路重新厘清吧,其他的都不急。”他一指戳在舆图上,咸海所在的位置骤然崩塌……
  第025章 财税改革
  广成泽在汝州,汝州又是洛阳南方的后花园。
  汝州七县整体还是比较富裕的,尤其是在襄汉漕渠间歇式畅通之后,这里更是成了京南重地、物资集散点,商业十分繁荣。
  襄汉漕渠一阶段通航后,发现每次开闸都要浪费掉大量水,而上游来水又不够,因此采取了两方面手段。
  他们一方面多修水库蓄水,然后通到船闸那边,在放完水后及时补充。另一方面,减少开关船闸次数,降低水的消耗。
  如此一来,襄汉漕渠的通航时间有所减少,效率降低了。但没办法,这是现实情况下的妥协,能通航就不错了,别想太多有的没的。
  襄汉漕渠给汝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来自襄阳、荆州乃至成都的货物,不再绕道汴州,而是直接水路输送到汝州北部。梁县、临汝县两地,一下子从无人问津的农业县份,变成了商业重镇。
  荆州药材、峡州的茶、归州的蜡、夔州的竹器、澧州的漆、房州的麝香、忠州的黄金以及襄阳一带产量愈发巨大的粮食,一股脑地涌进洛阳,且成本大大降低,极大丰富了东都的商品市场。
  就在去年,户部已经派员去汝州考察,打算兴建一个巨大的仓库,专门储备来自南阳、襄阳、荆州一带的粮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