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嫡兄 第292节(3 / 4)
苏家可禁不起再来第二个陈正。
......
以上都是后话,乔家被抄家的第二天,弘明帝公开了乔家的罪行。
击鼓鸣冤的状告内容不提,宋和璧送去付宅的册子里还囊括了乔通海早年官至一品尚书期间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等勾当。
最重要的一点,乔家通敌叛国。
这要从五年前杭州府的南十三说起。
彼时南十三供出南月国安插在靖朝的探子名单,赵澹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连根拔起后,苏源仍存有几分疑虑。
十年里,南月国探子为何潜藏得这般成功,连暗部都不曾察觉到。
苏源私以为,朝中一定有人接应他们。
等他查出一点眉目,就乘远靖舟出海了。
再回来,南月国早已覆灭,已构不成威胁。
身陷囹圄时,苏源忽然想到几年前查到的那些东西差不多都能和乔家对上,就让暗九将自己的揣测告诉了弘明帝。
事实证明,他的第六感依旧强大。
暗部在乔通海书房的暗格里发现了几年前南月国暗探和他的往来信件。
乔通海是个谨慎的人,一如他将云娘易名改姓,以李巧娘此人设计陷害苏源,他不信任南月国暗探,特意把那些信件收了起来。
正是这些信件,成为他的索命符。
证据确凿,通敌叛国乃诛九族的大罪,弘明帝判乔家众人午门抄斩,太子赵澹监斩。
满朝文武安静如鸡,无一人对此判决存有异议。
盖因为陛下说了,谁敢为乔家求情,一律按同谋论处。
饶是曾经同气连枝的世家勋贵,也被“同罪论处”这四个字震慑到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乔家从京城消失。
感慨陛下雷厉风行的同时,还得再添一句苏源运气好。
人证物证俱在,只差一纸认罪书,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苏源还能逆风翻盘,全身而退。
他怕不是贼老天亲儿子!
......
大年二十八这天,福公公并一群内侍、侍卫带着陛下亲笔题写的“远靖伯”牌匾,浩浩荡荡出了宫,来到苏家。
原本弘明帝是想赐下远靖伯府,被苏源以住惯了苏府为由婉拒了。
弘明帝无法,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奖赏苏源。
福公公离开后,苏家自是一派喜气洋洋。
为了庆祝一番,苏源带着家人去吃火锅。
上楼时,有一人急匆匆跑下楼,过程中不慎撞了苏源的胳膊一下,连道歉都不曾有,只留下一道如风的背影。 ↑返回顶部↑
......
以上都是后话,乔家被抄家的第二天,弘明帝公开了乔家的罪行。
击鼓鸣冤的状告内容不提,宋和璧送去付宅的册子里还囊括了乔通海早年官至一品尚书期间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等勾当。
最重要的一点,乔家通敌叛国。
这要从五年前杭州府的南十三说起。
彼时南十三供出南月国安插在靖朝的探子名单,赵澹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连根拔起后,苏源仍存有几分疑虑。
十年里,南月国探子为何潜藏得这般成功,连暗部都不曾察觉到。
苏源私以为,朝中一定有人接应他们。
等他查出一点眉目,就乘远靖舟出海了。
再回来,南月国早已覆灭,已构不成威胁。
身陷囹圄时,苏源忽然想到几年前查到的那些东西差不多都能和乔家对上,就让暗九将自己的揣测告诉了弘明帝。
事实证明,他的第六感依旧强大。
暗部在乔通海书房的暗格里发现了几年前南月国暗探和他的往来信件。
乔通海是个谨慎的人,一如他将云娘易名改姓,以李巧娘此人设计陷害苏源,他不信任南月国暗探,特意把那些信件收了起来。
正是这些信件,成为他的索命符。
证据确凿,通敌叛国乃诛九族的大罪,弘明帝判乔家众人午门抄斩,太子赵澹监斩。
满朝文武安静如鸡,无一人对此判决存有异议。
盖因为陛下说了,谁敢为乔家求情,一律按同谋论处。
饶是曾经同气连枝的世家勋贵,也被“同罪论处”这四个字震慑到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乔家从京城消失。
感慨陛下雷厉风行的同时,还得再添一句苏源运气好。
人证物证俱在,只差一纸认罪书,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苏源还能逆风翻盘,全身而退。
他怕不是贼老天亲儿子!
......
大年二十八这天,福公公并一群内侍、侍卫带着陛下亲笔题写的“远靖伯”牌匾,浩浩荡荡出了宫,来到苏家。
原本弘明帝是想赐下远靖伯府,被苏源以住惯了苏府为由婉拒了。
弘明帝无法,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奖赏苏源。
福公公离开后,苏家自是一派喜气洋洋。
为了庆祝一番,苏源带着家人去吃火锅。
上楼时,有一人急匆匆跑下楼,过程中不慎撞了苏源的胳膊一下,连道歉都不曾有,只留下一道如风的背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