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嫡兄 第298节(3 / 4)
苏源兀自想着,继而发问:“高伟在你手底下这么长时间,齐大人您竟没发现?”
大理寺卿头摇成拨浪鼓:“有些案子不甚重要,都是底下的人处理好了,将认罪文书交上来,苏大人你可别多想,我真什么都不知情啊!”
苏源也意识到自己话里的歧义,忙解释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着若大人您能早些知道,也不至于那些犯人逍遥法外,有人无辜丧命了。”
大理寺卿能好生生站在这,就代表他是无罪的。
否则以弘明帝的刚正果决,绝对会送他下去陪高伟。
大理寺卿松了口气,没误会就好:“所以这些天大理寺的人起早贪黑,把高伟在任期间审理的所有案子都翻了出来,一一核对,生怕有些个漏网之鱼。”
说着他扭过身看了眼苏源身后的人,偷偷摸摸取下官帽,自以为隐蔽地低下头,又光速戴上:“苏大人不瞒你说,最近我熬得很了,头发大把大把的掉,真是愁死个人。”
看到一圈地中海的苏源:“......”
瞥见一片光秃秃的工部主事:“......”
偏大理寺卿对身后欲言又止的目光毫无所觉,苦着脸说:“有这样一个下属,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苏源又同情又想笑,咳嗽一声压下试图上扬的嘴角:“听说吃黑芝麻可以养发,大人回去可以试试。”
大理寺卿揣着手:“多谢苏大人提议,今儿回去我就让人准备。”
苏源回以微笑。
不得不说,身边有王一舟、大理寺卿这样的友人,连整日面对枯燥的公务都没那么累了。
“哦对了,还有之前负责派饭的那个狱卒,事发当晚他就逃了,前几天才找到。”
苏源眉梢轻挑,能在朝廷的追捕下坚持到现在,也是有点本事。
“陛下原本打算以谋害朝廷命官将其斩首,恰好后宫有娘娘传出孕信,陛下一高兴,就免去他的死罪,判了他充军刑。”
苏源:“......”
真不知该感叹陛下老当益壮,还是该感叹那狱卒倒霉透顶。
斩首是一了百了,眼一闭哪管身后事。
反观充军刑,它比流放更重,被称为“死刑代用刑”,类似现代的劳改。[1]
被判充军刑,真真是生不如死了。
不过苏源并不同情,他和陈正都是为利所诱,也算咎由自取。
转念想到陈正的死因,苏源眸光微暗:“齐大人不是要回大理寺,船舶司那边也等着我送材料过去,大人不介意的话,过几日可一同前去八品阁小酌几杯。”
苏源尚未得知那狱卒的下场,明显是大理寺卿提前知会了他。
他一贯秉承“有恩必报,有德必酬”原则,请客喝酒而已,无伤大雅。
大理寺卿自喜不自禁,叠声应下:“好好好,我什么时候都有时间,苏大人尽管提前说一声就行,我定准时赴约。”
说罢,两人拱手道别,各奔东西。
......
在造船处捣鼓了一下午,傍晚时回到家,有下人递来一封信,说是从福水村来的。 ↑返回顶部↑
大理寺卿头摇成拨浪鼓:“有些案子不甚重要,都是底下的人处理好了,将认罪文书交上来,苏大人你可别多想,我真什么都不知情啊!”
苏源也意识到自己话里的歧义,忙解释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着若大人您能早些知道,也不至于那些犯人逍遥法外,有人无辜丧命了。”
大理寺卿能好生生站在这,就代表他是无罪的。
否则以弘明帝的刚正果决,绝对会送他下去陪高伟。
大理寺卿松了口气,没误会就好:“所以这些天大理寺的人起早贪黑,把高伟在任期间审理的所有案子都翻了出来,一一核对,生怕有些个漏网之鱼。”
说着他扭过身看了眼苏源身后的人,偷偷摸摸取下官帽,自以为隐蔽地低下头,又光速戴上:“苏大人不瞒你说,最近我熬得很了,头发大把大把的掉,真是愁死个人。”
看到一圈地中海的苏源:“......”
瞥见一片光秃秃的工部主事:“......”
偏大理寺卿对身后欲言又止的目光毫无所觉,苦着脸说:“有这样一个下属,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苏源又同情又想笑,咳嗽一声压下试图上扬的嘴角:“听说吃黑芝麻可以养发,大人回去可以试试。”
大理寺卿揣着手:“多谢苏大人提议,今儿回去我就让人准备。”
苏源回以微笑。
不得不说,身边有王一舟、大理寺卿这样的友人,连整日面对枯燥的公务都没那么累了。
“哦对了,还有之前负责派饭的那个狱卒,事发当晚他就逃了,前几天才找到。”
苏源眉梢轻挑,能在朝廷的追捕下坚持到现在,也是有点本事。
“陛下原本打算以谋害朝廷命官将其斩首,恰好后宫有娘娘传出孕信,陛下一高兴,就免去他的死罪,判了他充军刑。”
苏源:“......”
真不知该感叹陛下老当益壮,还是该感叹那狱卒倒霉透顶。
斩首是一了百了,眼一闭哪管身后事。
反观充军刑,它比流放更重,被称为“死刑代用刑”,类似现代的劳改。[1]
被判充军刑,真真是生不如死了。
不过苏源并不同情,他和陈正都是为利所诱,也算咎由自取。
转念想到陈正的死因,苏源眸光微暗:“齐大人不是要回大理寺,船舶司那边也等着我送材料过去,大人不介意的话,过几日可一同前去八品阁小酌几杯。”
苏源尚未得知那狱卒的下场,明显是大理寺卿提前知会了他。
他一贯秉承“有恩必报,有德必酬”原则,请客喝酒而已,无伤大雅。
大理寺卿自喜不自禁,叠声应下:“好好好,我什么时候都有时间,苏大人尽管提前说一声就行,我定准时赴约。”
说罢,两人拱手道别,各奔东西。
......
在造船处捣鼓了一下午,傍晚时回到家,有下人递来一封信,说是从福水村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