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了一个老皇帝 第147节(3 / 4)
不仅想兑劣钱,还想买国债的,可以直接走劣钱到当银票的流程,不用见到真钱。
而只想兑足秤钱的,就用收上来的好币兑,收上来的劣币,也可以熔了铸新币。
虽然必然会出现损耗漏洞,但这个漏洞当初就是有的,现在只是把那个漏洞重新揪出来,又向前挪了一段距离。
人心都是肉长的,户部的人也知道,铸那种劣币和大钱,是竭泽而渔,可紧跟着要钱的时候,能有什么办法?
如今发国债一举,虽然看起来也很像拆东墙补西墙,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国债拆的不是百姓的墙,是未来的墙。
拆未来的墙,和拆现在家里的墙相比,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只要未来没到,就可以一直抱着一种希望,未来的自己家里真的会多出一堵墙。
而照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个家里,未来可能真会多一堵墙。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尹户曹自己已经决定誓死追随袭娘娘了。
毕竟袭娘娘想出的解决办法,不是诸如给官员暂时停发工资,尤其你户部得以身作则,先扣下。
或者指着皇帝鼻子问,当初抄萧南山的家,真的只抄出了一千万贯吗?
再或者问皇上什么时候能清点那六州之财,要不国事为重,咱们先清点一下?
作为打工人的要求很简单,按时发工资,别老让他们去撅老板就行了。
而很显然,袭娘娘作为一个可以同时让大户和老板掏钱的人,跟着她,他们才像会有好日子过的样子,既然如此,谁管她是男人还是女人,宰相还是皇后!
确定完国债和当银券后,袭红蕊又开始筹谋起粮食的事。
官府大量收粮,不仅是为了供应大军,还是为了调控米价,如果市面上的存米都空了,米商就会大肆囤积居奇,哄抬米价。
民以食为天,如果她刚在这边换劣币,米价就涨价了,那不换了个寂寞。
所以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资,得单走一线,只发一年期国债,折银偿付,本金当年就发下去,利息等着来年再给。
这样一来,卖给官府得到的钱,比粮商的收购价多多了,私户就会更倾向于将粮食卖给官府。
而等熬过这一段时间,新一年的粮就会下来,将这部分粮注入市场,发现哄抬不起价格的米商,为了不让囤米白白变陈,也只能选择卖给官府。
因此,新一年的农耕也是重中之重,民得移,地不能荒。
袭红蕊准备把迁民的事,拖到种完地后,还是老规矩,给钱。
燕平六州的百姓不管以前有没有地的,现在都没地了,雇人家种地,当然要给钱了。
种下的粮食,无主的收归官有,已经分发下去的,就当作给迁民和驻军的甜头。
而在南方,趁这个时间,雇佣迁民给即将移过来的北民建安置房,来到南面,无田也就算了,不能连房子都没得住。
其实给迁民的安置费,其中就包括买田的费用,理论上来说是够买田的。
但问题是理论上说不行,南方现有的田,差不多都开垦兼并完成了,没有事人家肯定不会卖。
而一旦大规模交易田地,肯定会造成田价飙升,就算是朝廷也不可能一下子收购出安置三十多万人的田。
所以袭红蕊在想一件事,那就是再推出一种“雇农保护法”,像“知识产权保护法”用商人的钱保护技工那样,用大地主的钱保护无产雇农。
这次迁民,调走了大量无产百姓,肯定会让南方地主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劳动力短缺。
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田,但一个人不能耕十亩地。 ↑返回顶部↑
而只想兑足秤钱的,就用收上来的好币兑,收上来的劣币,也可以熔了铸新币。
虽然必然会出现损耗漏洞,但这个漏洞当初就是有的,现在只是把那个漏洞重新揪出来,又向前挪了一段距离。
人心都是肉长的,户部的人也知道,铸那种劣币和大钱,是竭泽而渔,可紧跟着要钱的时候,能有什么办法?
如今发国债一举,虽然看起来也很像拆东墙补西墙,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国债拆的不是百姓的墙,是未来的墙。
拆未来的墙,和拆现在家里的墙相比,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只要未来没到,就可以一直抱着一种希望,未来的自己家里真的会多出一堵墙。
而照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个家里,未来可能真会多一堵墙。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尹户曹自己已经决定誓死追随袭娘娘了。
毕竟袭娘娘想出的解决办法,不是诸如给官员暂时停发工资,尤其你户部得以身作则,先扣下。
或者指着皇帝鼻子问,当初抄萧南山的家,真的只抄出了一千万贯吗?
再或者问皇上什么时候能清点那六州之财,要不国事为重,咱们先清点一下?
作为打工人的要求很简单,按时发工资,别老让他们去撅老板就行了。
而很显然,袭娘娘作为一个可以同时让大户和老板掏钱的人,跟着她,他们才像会有好日子过的样子,既然如此,谁管她是男人还是女人,宰相还是皇后!
确定完国债和当银券后,袭红蕊又开始筹谋起粮食的事。
官府大量收粮,不仅是为了供应大军,还是为了调控米价,如果市面上的存米都空了,米商就会大肆囤积居奇,哄抬米价。
民以食为天,如果她刚在这边换劣币,米价就涨价了,那不换了个寂寞。
所以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资,得单走一线,只发一年期国债,折银偿付,本金当年就发下去,利息等着来年再给。
这样一来,卖给官府得到的钱,比粮商的收购价多多了,私户就会更倾向于将粮食卖给官府。
而等熬过这一段时间,新一年的粮就会下来,将这部分粮注入市场,发现哄抬不起价格的米商,为了不让囤米白白变陈,也只能选择卖给官府。
因此,新一年的农耕也是重中之重,民得移,地不能荒。
袭红蕊准备把迁民的事,拖到种完地后,还是老规矩,给钱。
燕平六州的百姓不管以前有没有地的,现在都没地了,雇人家种地,当然要给钱了。
种下的粮食,无主的收归官有,已经分发下去的,就当作给迁民和驻军的甜头。
而在南方,趁这个时间,雇佣迁民给即将移过来的北民建安置房,来到南面,无田也就算了,不能连房子都没得住。
其实给迁民的安置费,其中就包括买田的费用,理论上来说是够买田的。
但问题是理论上说不行,南方现有的田,差不多都开垦兼并完成了,没有事人家肯定不会卖。
而一旦大规模交易田地,肯定会造成田价飙升,就算是朝廷也不可能一下子收购出安置三十多万人的田。
所以袭红蕊在想一件事,那就是再推出一种“雇农保护法”,像“知识产权保护法”用商人的钱保护技工那样,用大地主的钱保护无产雇农。
这次迁民,调走了大量无产百姓,肯定会让南方地主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劳动力短缺。
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田,但一个人不能耕十亩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