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第3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逐溪跟向大哥商量粮食的事儿,又说盖房子。零散的收些杂粮山货什么的,总得有个放的地方,他们家还能有个研究饲料和化肥的由头,东西多也不引人注意。
  粮食的事儿向大哥一口就答应了。村里的存粮,往年都卖到黑市上去了,卖不上价,还得让中间商扒皮。还不是总能卖出去,得有买主了,再去卖。这要是直接能送走去酒厂,那感情好了。
  运输上也不是问题,有钱和粮开路,把火车站安排明白,在运粮的火车上给多加一两节车厢,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地方,方妈找人接就成的。
  向大哥心里算计着产量,“今年全村都上你那化肥,我估摸着产量能上两成,再加上自留地产的,自己开荒地的产量,一年能弄出来二十万斤来。”
  前一年,几兄弟的菜园子里后追的肥,产量都能高了两成。若是刚种地的时候施一次肥,中间再追一次,产量能增加三成。这是菜园子的产量,大地里,效果能差一点,保守了说也能有两成的。
  向大哥还有更狠的,开化之前,他把村里各家的当家人招集到一起,跟大家说了,今年的地,不集体一起种了,跟农场学习,化责任区,农场是一组负责一片,有小组长带头,小组长多挣半个人的工资。村里没有小组长,按户分,一家负责一片,按国家交公粮的任务平分。到秋收的时候,不够的,自己家拿粮食补。多余的,都是你自己的。向末一听,这不就是承包责制制吗?她这么一说,向大哥可不认。人家说了,这是化分责任区,方便管理的,谁干好谁没干好,一眼就看出来了,方便年底的时候评先进……
  行吧,你这么说,就这么是呗。
  第48章 山村一枝花9 任务又重了……
  老太太没跟着两口子回家, 让他们两口子把孩子带回去了,没开春呢,他们都不忙, 能换着在家带孩子。她要在家住一段, 歇歇。还有就是,向老爹一个人在家, 大嫂能帮着拆洗被褥洗个外衣啥的,可这贴身的,再细致点儿的活儿, 到底是不方便。
  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的回到家, 一看,这这么小半天的功夫,瞿麦把家里家外都给打扫了一遍。院子里的雪扫得干干净净的,屋子里家具明显是擦了一遍, 柴禾也都抱回来了,炕都烧热了,一进屋就暖和得很。
  “不用你干这些个,我们带你来, 可不是让你干活儿的。”把向末给看得,心里老不得劲儿了。十来岁的孩子, 能这么懂事,那是他没有娇惯的环境。
  瞿麦就有些不知所措, 向末又赶紧安抚,“你这么大的孩子, 该去学校上学,好好学习的。家里的活儿,不是不让你干, 我跟你哥忙不过来的时候,你得帮忙呢。还有啊,看见炕上那只小猪没?只要睁开眼睛就到处爬,你得嫂子看着点儿,别让他掉地下摔着,行吗?”
  不给他找点事情做,孩子就没有归属感,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客人。
  这不是,她这么一说,瞿麦的眼神就亮了,声音响亮的回答了一个“好”。
  “晚上吃油渣炒白菜片,行不行?”中午瞿麦一个人在家吃的向末到公销社买回来的炉果。看那袋子里,也就少了那么三五块的,哪能吃饱呢。
  “行。”方逐溪应着,就开始收始带回来的书。瞿麦打扫了卫生,但没动行李。这会儿,小猪还没醒呢,他就帮着他哥收拾,拿着书,分门别类的往写字台上的书架放。
  方逐溪的木工手艺越发的好,家里现在满满当当的,都是他的手工。写字台、组合柜、大衣柜,沙发、床,鞋柜,什么都不缺了。
  林场放得近,又有向老爹的方便车,木头是不缺的。他不忙的时候,就做手工打发时间呢。知青里有几个闲不住的,偶尔也来跟他一起做。还有向军,那小子最喜欢做这些个,得空了就来跟着他姐夫学。也确实是那块料,上手很快。用边角料练手,人家给他自己家里椅子凳子的攒下不老少。
  吃完了晚饭,两口子带着土特产去给领导拜晚年,瞿麦在家里帮着看闹闹,就不用再喊三嫂来帮着看孩子了。
  转过天来,就得回单位上班。把孩子往二嫂家一送,瞿麦也跟着过去了。家里就不用惦记。
  这一走半个多月,真发生挺好事情的。
  先说工作上。年后场长和书记去省里开会,领今年的任务。别看红星农场跟农场公社的办公区在一起,但真不归公社管,甚至都不归县里管。而是省里的农垦部门直属。那些大农垦农场,都是部里直属的。所以,红星农场别看规模不大,级别正经不低。
  两位领导这次去,算是满载而归。粮食任务都完成了,生猪任务超额完成。受了表扬,拿了几个先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都有。奖金是别想了,奖品倒是拉回来一吉普车。哦,对,那吉普车就是奖励之一。剩下的就是搪瓷缸子,笔记本,盆,水壶那些。都是带着先进字样的。可别觉得土,这会儿的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摆出来,谁一看就知道人家是先进。
  除了荣誉,当然还有任务。每年都有开荒的任务,产量任务也是每年都涨。这些还算是不意外。可大蒜和冬储的大白菜,往年的任务都在大农垦那边儿,今年红星农场也给派了任务。100吨大蒜,500吨大白菜。一吨就是两千斤。算下来就是二十万斤蒜和一百万斤的白菜。
  说吗?不算多。也就是两百亩地的产量。再不济,有个两百二十亩地,产量只多不会少。
  可这个活,最是费人工,人不够用啊。
  还有生猪的任务,生生涨了一倍。
  这就得着落在向末的身上。饲料场和养猪厂都要扩建。还是得要人。
  不只是要人,还得喂呢,不得是粮食呀。麦麸和豆饼不也得先有麦子和豆子嘛。粮食产量的任务看着是正常增加的,可再加上这些个消耗,就相当于是变相的增加产粮任务了。还有人工,人不够,就得招工,工资福利那些,都得农场自己解决,这不也是增加负担嘛。
  所以呀,两位领导被表场了高兴是真高兴,可是生产任务这么重,愁也是真的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