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 第133节(3 / 4)
“娄姑娘,”他向来是这样叫自己,然后开两句玩笑,嫌弃一下赵景,他向来是看不起赵景的,她以前只当他是狂傲,原来赵景真的这么不值得人看得起。
娴月像他。
看似轻描淡写的玩笑下,藏的都是刀锋。
所以娴月也看不起自己,昨晚那一骂,句句诛心,却也句句属实。
自己真不知道赵景是什么人吗?
还是不忍心戳破母亲和侯府结亲的幻梦,也不愿面对事情的真相。自己真不知道云姨的流言是从哪里而起吗?
至少云姨解劝自己的慈爱,比那些夫人虚伪的奉承都好得太多。
月香在旁边,看着她靠在柱子上,看着夕阳,脸上的茫然渐渐转为决绝,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顿时心里有种不安的感觉。
“小姐。”
她不安地唤道,想劝,却又不知从何劝起,只能道:“小姐,你可不要一时糊涂啊,赵家,可是极好的姻缘……”
自家小姐,可不要真的放弃赵家呀。
虽然在这节骨眼上也多半不会退婚,娄二奶奶怎么都会把事办成的。但要是起了波折,也不是好事。
但卿云的神色似乎不会为任何事动摇了。
“放心。”卿云这样告诉她:“我还得先去做一件别的大事才行呢,不然这件大事就做不成了。”
卿云做事是先做再说,所以月香也不知道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只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实在让人不安,先得做一件别的大事,是什么事呢?先做完大事,然后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先做这件大事,后面的事就做不成了?
第120章 思前
月香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好在卿云说完这句话之后,似乎就恢复了正常,又变回那个永远稳重端庄的娄大小姐,她叫月香收拾了茶具,又重沏一份茶,让人用马车把小雁和梳头娘子送了回去。月香还趁机劝道:“小姐,小雁这丫头真不是好的,举止轻狂得很,今日真不是赵少爷孟浪……”
“噤声。”
卿云正点茶,跪坐在茶盘面前,手又平又稳,道:“点茶最要静心,不要再提那些琐事。”
月香只得闭了嘴,看着卿云点了两盏茶出来,亲自用茶盘端着过去堂上,正好那边老太妃一时不见了她,已经派魏嬷嬷来找了。
卿云端着茶上了正厅,老太妃正看戏,旁边簇拥着夫人们,都在说笑,见卿云端了茶过来,都笑道:“娘娘正说呢,可巧就来敬茶了。”
“我倒是想喝卿云的茶,可惜没那福气。”老太妃也说笑道。
但凡婚礼,新妇也是要敬茶的,她是在打趣卿云的婚事了。
众人顿时都笑起来,月香还担心呢,但见自家小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上去将茶奉给老太妃,道:“娘娘说笑了,这是方才我在云夫人哪里,看见这一味思前茶,东西难得,所以借花献佛,奉给娘娘。”
夫人们顿时都奇了,道:“从来只听说茶有明前雨前,不知道什么叫思前茶。”
卿云十指纤纤,将茶奉给老太妃,一面笑着解释道:“不怪夫人们不知道,我也是听我娘说的,说是江南采茶,明前是指清明前,雨前是谷雨前,茶树春日萌芽,越往前越珍贵。但还有一种思前茶,最珍贵,是寺中山僧所采。她也是问过高僧才知道,原来佛经上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世上处处有生命,凡人所取食,无不在杀生。但高僧怜惜生命,只能尽量避免杀孽。
茶树自然也不例外,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
清明谷雨虽早,都在惊蛰之后,惊蛰一过,百虫动,采摘茶叶烘炒,难免伤生。
所以高僧不愿饮茶,但江南地大物博,山中竟然有一种茶叶,在惊蛰前就萌芽,可以采摘,不伤虫蚁,所以高僧只采这种野茶饮用。 ↑返回顶部↑
娴月像他。
看似轻描淡写的玩笑下,藏的都是刀锋。
所以娴月也看不起自己,昨晚那一骂,句句诛心,却也句句属实。
自己真不知道赵景是什么人吗?
还是不忍心戳破母亲和侯府结亲的幻梦,也不愿面对事情的真相。自己真不知道云姨的流言是从哪里而起吗?
至少云姨解劝自己的慈爱,比那些夫人虚伪的奉承都好得太多。
月香在旁边,看着她靠在柱子上,看着夕阳,脸上的茫然渐渐转为决绝,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顿时心里有种不安的感觉。
“小姐。”
她不安地唤道,想劝,却又不知从何劝起,只能道:“小姐,你可不要一时糊涂啊,赵家,可是极好的姻缘……”
自家小姐,可不要真的放弃赵家呀。
虽然在这节骨眼上也多半不会退婚,娄二奶奶怎么都会把事办成的。但要是起了波折,也不是好事。
但卿云的神色似乎不会为任何事动摇了。
“放心。”卿云这样告诉她:“我还得先去做一件别的大事才行呢,不然这件大事就做不成了。”
卿云做事是先做再说,所以月香也不知道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只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实在让人不安,先得做一件别的大事,是什么事呢?先做完大事,然后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先做这件大事,后面的事就做不成了?
第120章 思前
月香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好在卿云说完这句话之后,似乎就恢复了正常,又变回那个永远稳重端庄的娄大小姐,她叫月香收拾了茶具,又重沏一份茶,让人用马车把小雁和梳头娘子送了回去。月香还趁机劝道:“小姐,小雁这丫头真不是好的,举止轻狂得很,今日真不是赵少爷孟浪……”
“噤声。”
卿云正点茶,跪坐在茶盘面前,手又平又稳,道:“点茶最要静心,不要再提那些琐事。”
月香只得闭了嘴,看着卿云点了两盏茶出来,亲自用茶盘端着过去堂上,正好那边老太妃一时不见了她,已经派魏嬷嬷来找了。
卿云端着茶上了正厅,老太妃正看戏,旁边簇拥着夫人们,都在说笑,见卿云端了茶过来,都笑道:“娘娘正说呢,可巧就来敬茶了。”
“我倒是想喝卿云的茶,可惜没那福气。”老太妃也说笑道。
但凡婚礼,新妇也是要敬茶的,她是在打趣卿云的婚事了。
众人顿时都笑起来,月香还担心呢,但见自家小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上去将茶奉给老太妃,道:“娘娘说笑了,这是方才我在云夫人哪里,看见这一味思前茶,东西难得,所以借花献佛,奉给娘娘。”
夫人们顿时都奇了,道:“从来只听说茶有明前雨前,不知道什么叫思前茶。”
卿云十指纤纤,将茶奉给老太妃,一面笑着解释道:“不怪夫人们不知道,我也是听我娘说的,说是江南采茶,明前是指清明前,雨前是谷雨前,茶树春日萌芽,越往前越珍贵。但还有一种思前茶,最珍贵,是寺中山僧所采。她也是问过高僧才知道,原来佛经上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世上处处有生命,凡人所取食,无不在杀生。但高僧怜惜生命,只能尽量避免杀孽。
茶树自然也不例外,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
清明谷雨虽早,都在惊蛰之后,惊蛰一过,百虫动,采摘茶叶烘炒,难免伤生。
所以高僧不愿饮茶,但江南地大物博,山中竟然有一种茶叶,在惊蛰前就萌芽,可以采摘,不伤虫蚁,所以高僧只采这种野茶饮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