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66节(2 / 4)
彻底打没了那本就稀薄如纸的兄弟情。
花样百出,各种突破下限。
就连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也还是不甘心。明里暗里,不知道给他使了多少绊子。
什么杀兄戮弟、害死生母、篡改遗诏……
逼得雍正写大义觉迷录试图自证清白,结果越抹越黑。气得他把八阿哥改名阿其那,九阿哥改名赛斯黑。连老九的儿子们都没逃过这劫,什么下贱的、叛乱的、讨厌的、恶棍、可惜呀、昏庸、糊涂、愚蠢……
简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不怪八阿哥忙不迭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弘旺改名菩萨保。
原本九子中闭着眼睛随便挑一个,都能比梦中那渣渣龙强百倍,结果就这么生生折损在内耗之中。连最后胜利一方的雍正和十三也都寿命不长,十三只活了四十六就积劳成疾。
雍正也只活了五十七,仅在位十三年。才刚把康熙晚年**的官场整顿好,空虚的国库里填满银子。还没享受过一天呢,就急忙忙去了。
然后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还没在康乾盛世中留下姓名。
可以说全员输家,只有康熙真的到死也没大权旁落。
第211章 毙鹰案八阿哥即将倒掉
为了她们全家能平稳度过康熙年间最最凶险的九龙夺嫡时期,淑宁也是殚精极虑。
毕竟一家爷五个,除了最小的虎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办他梦中的全科书院,再掺和不到这些个乱七八糟里面外。阿大人当着九门提督,一定程度上甚至掌握着帝王的身家性命。
历来都是诸皇子致力拉拢的存在。
金钱朱玉,香车美人。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送不了。
特别豁得出去。
也就是阿灵阿有那个前脚被送礼,后脚就往康熙面前坦白的虎劲儿。保管让你拉拢不成,倒被皇上狠狠记一笔。否则的话,家中资财怕是能不下于梦中那渣渣龙时期的和珅。
好大儿身为冠勇侯,一直简在帝心,也与四、五、九、十、十三、十四玩儿的好,跟十二叔伯连襟。
年轻轻的,热血又冲动。
淑宁最怕他一个忍不住,直接帮他好表哥摇旗呐喊去。于是,趁着张伯行举奏江南多匪患的档口,积极鼓励他为君分忧去了。既能立功,又能暂且脱离这个旋涡。
康熙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青年笑:“杀鸡焉用牛刀?区区匪患,再用不着咱们堂堂冠勇侯吧。”
虎威微笑摇头:“皇上此言差矣,事关百姓福祉,皇上英明的事,就算再小也值当奴才全力以赴。况且,匪贼常混杂于洋行间,屡屡作案,却又便于隐匿,不利于抓捕。”
“以至于百姓损失惨重,怨声载道,久而久之,难免伤害皇上英明。且也容易让那些贼党们趁虚而入,蛊惑无知百姓……”
好一番陈述厉害之后,虎威还言天下都知道他是冠勇侯,自小便颇受皇上信重。
若这等微末之事,皇上都牵挂不已。不惜派最为重用的冠勇侯前去,怎能不让百姓感激涕零,越发信服皇上,对朝廷归心?
哪个帝王,能抗拒被百姓信服爱戴的诱惑呢?
尤其康熙这几年越发爱重名声,常以仁皇帝自居。前头,撺掇局用张明德那个江湖术士,试图利用大阿哥、八阿哥去坑害太子的镇国公普奇被复了爵位,如今还又做回了正红旗满洲都统。
啧,一品大员呢!
连公推太子时,被骂到狗血淋头命致仕的王鸿绪因为进献了些个明史稿,都又有被启复的架势了。 ↑返回顶部↑
花样百出,各种突破下限。
就连雍正登基之后,八爷党也还是不甘心。明里暗里,不知道给他使了多少绊子。
什么杀兄戮弟、害死生母、篡改遗诏……
逼得雍正写大义觉迷录试图自证清白,结果越抹越黑。气得他把八阿哥改名阿其那,九阿哥改名赛斯黑。连老九的儿子们都没逃过这劫,什么下贱的、叛乱的、讨厌的、恶棍、可惜呀、昏庸、糊涂、愚蠢……
简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不怪八阿哥忙不迭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弘旺改名菩萨保。
原本九子中闭着眼睛随便挑一个,都能比梦中那渣渣龙强百倍,结果就这么生生折损在内耗之中。连最后胜利一方的雍正和十三也都寿命不长,十三只活了四十六就积劳成疾。
雍正也只活了五十七,仅在位十三年。才刚把康熙晚年**的官场整顿好,空虚的国库里填满银子。还没享受过一天呢,就急忙忙去了。
然后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还没在康乾盛世中留下姓名。
可以说全员输家,只有康熙真的到死也没大权旁落。
第211章 毙鹰案八阿哥即将倒掉
为了她们全家能平稳度过康熙年间最最凶险的九龙夺嫡时期,淑宁也是殚精极虑。
毕竟一家爷五个,除了最小的虎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办他梦中的全科书院,再掺和不到这些个乱七八糟里面外。阿大人当着九门提督,一定程度上甚至掌握着帝王的身家性命。
历来都是诸皇子致力拉拢的存在。
金钱朱玉,香车美人。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送不了。
特别豁得出去。
也就是阿灵阿有那个前脚被送礼,后脚就往康熙面前坦白的虎劲儿。保管让你拉拢不成,倒被皇上狠狠记一笔。否则的话,家中资财怕是能不下于梦中那渣渣龙时期的和珅。
好大儿身为冠勇侯,一直简在帝心,也与四、五、九、十、十三、十四玩儿的好,跟十二叔伯连襟。
年轻轻的,热血又冲动。
淑宁最怕他一个忍不住,直接帮他好表哥摇旗呐喊去。于是,趁着张伯行举奏江南多匪患的档口,积极鼓励他为君分忧去了。既能立功,又能暂且脱离这个旋涡。
康熙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青年笑:“杀鸡焉用牛刀?区区匪患,再用不着咱们堂堂冠勇侯吧。”
虎威微笑摇头:“皇上此言差矣,事关百姓福祉,皇上英明的事,就算再小也值当奴才全力以赴。况且,匪贼常混杂于洋行间,屡屡作案,却又便于隐匿,不利于抓捕。”
“以至于百姓损失惨重,怨声载道,久而久之,难免伤害皇上英明。且也容易让那些贼党们趁虚而入,蛊惑无知百姓……”
好一番陈述厉害之后,虎威还言天下都知道他是冠勇侯,自小便颇受皇上信重。
若这等微末之事,皇上都牵挂不已。不惜派最为重用的冠勇侯前去,怎能不让百姓感激涕零,越发信服皇上,对朝廷归心?
哪个帝王,能抗拒被百姓信服爱戴的诱惑呢?
尤其康熙这几年越发爱重名声,常以仁皇帝自居。前头,撺掇局用张明德那个江湖术士,试图利用大阿哥、八阿哥去坑害太子的镇国公普奇被复了爵位,如今还又做回了正红旗满洲都统。
啧,一品大员呢!
连公推太子时,被骂到狗血淋头命致仕的王鸿绪因为进献了些个明史稿,都又有被启复的架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