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只虚张声势,实则除了编书乏善可陈。老五、老十早早被摒除在外,老七有残疾在身。老八也彻底没戏,老九不堪大用。
  十二太不争,十三被皇上所厌,十四……
  德妃手上顿了顿,到底还是无奈写道:那臭小子坚称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最多当个铁帽子王。
  十五几个看似得宠,但生母是汉女的身份就注定了他们绝不可能有机会。否则的话,二度封爵时,他们也不至于连个贝子都没有。
  所以综合想来,你希望最大,最有可能。何以全无斗志,早早就想离开京城这个核心呢?
  到这时候再继续瞒着,还不知道他这位聪明,但是不够聪明的生母又做出来多少多余动作来劝他顺应时势呢!
  于是,胤禛锁眉。
  略作思索之间,到底还是写下如此境地,皇阿玛对所有皇子防范甚深。与其留在京城,做那秀于林的木,动辄得咎。何如抽身于外,好生干出翻业绩来?
  到底皇阿玛择继承人,除了个人好恶,父子感情之外,考虑最多也最重要的就是能力!
  一个上位者,在位的时候不怕被儿子抢班夺权?又有哪一个真正临终时,不盼着自己所托付的是个能继往开来之君?
  前无古人值得骄傲,真后无来者了,怕是哭都找不着调吧。
  德妃被后头促狭的这句逗乐。
  确定好大儿并非无意无谋,她这个太后梦且有希望后,德妃只觉得满天的云彩都散了,心内无比光明。
  忙道她一介后宫女子,见识到底有限,远不如他思虑周全。
  既然他心里有数,自己便也不多说。但凡有什么她力所能及的,尽管开口。
  德妃娘娘可乐意为自己的太后之路添砖加瓦了。
  但胤禛却只写了一动不如一静,这时候做多错多,让她保持原样就好。
  虽为生身之母,但没抚养过孩子几天。有了十四之后,还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拯救她脱离苦海的老儿子身上。
  以至于这么些年来,母子感情如君子之交。
  若不能在最后关头帮上点忙,出上点力,德妃就不免担心自己这个太后的含金量了。
  胤禛:……
  只写玉牒未改,母子名分未变,大清以孝治国。
  言下之意,不管是从礼法还是孝道上,都会尊敬生母。尊她为皇太后,如今上对太后一样。
  更多的,大概就没有了。
  看懂这言外之意的德妃笑,不就是富贵荣华的老吉祥物吗?
  她可以!
  她最最羡慕的,就是太后这般后宫第一大,所有人屈膝请安,皇上都给下跪的尊荣。什么好东西都得头一份,被奉着南巡北狩、东巡的风光。
  至于两个儿子互不和睦,可能将来手足相残?
  有虎威的世界里,德妃娘娘从不担心这个。一个大外甥,就能把小儿子镇压得明明白白。而大儿子冷归冷,却最讲原则。
  只要小儿子循规蹈矩,一个富贵闲王绝对少不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