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汉将军宠妻日常 第19节(3 / 4)
顾阿奶难得见孙子和孙媳一块儿来请安,精气神都比平时好了些:“吃过了,你舅娘大早就来跟我讨方子,说我煮的汤鲜。”
田氏得了句夸,笑得眼睛都瞧不见了,热闹招呼起来:“卿语不是说喜欢喝汤嘛,记得多喝点。”
“谢谢舅娘。”
请过安,出了松鹤堂,田氏松掉一口气,问黎娥:“小鹅啊,你先前给你表哥送果子,他可有说什么?”
黎娥摇头:“没,兴许嫂子就没把这事告诉表哥。”
今日逃过一劫,可田氏的心口却惴惴不安,王算娘点破衣衫料子的事不要紧,却总让她想起从前,一些怕被顾青知道的,可细说起来,也不过鸡毛蒜皮,不是什么大事——
十年前,顾青要去打仗,可顾家这边没亲戚,思来想去,只剩顾母娘家那边还有个一直联系的舅舅,唯一的人选吧,顾青只能登门拜访。
那年顾青十五,已经很会种地了,连着家里从前攒下的银子,统共四十多两,给了黎家十五两。
平安村是个穷地方,一户四口人家一年若是没个大花销,一两银子就够了,何况若只有顾阿奶一人,更是用不着一两,只顾青人不在身边,担心阿奶有个小痛小病没人照顾,便想着多给些钱,叫黎家能对阿奶好些,这样一算,十五两也不贵。
剩下的,顾青拿了十两,余的二十多两留给阿奶傍身,给钱时还说:“孙儿不在身边,阿奶要对自己好些,别舍不得吃喝。”
可顾阿奶知道孙子是去吃苦的,哪愿意拿这么多钱?
“咱家在村里还有地,五亩水田五亩旱田租给别人,还有租收,平日在后院还能种些青菜,再抱些小鸡小猪,都是挣头。”总之就是说什么也不肯拿这二十两,全塞给了顾青。
顾青也不肯,他选择离家,最对不起的就是阿奶,不给阿奶多拿些银钱,他哪里敢走远?两人吵了一架,最后见阿奶真生气了,顾青才退了一步,说是同阿奶平分。
总之,顾阿奶去黎家时,黎家那儿给了钱,阿奶身上也有钱,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把自己委屈成季卿语见到的那般瘦弱的模样——
可田氏心眼多,见顾青求他们,还肯一下拿这么多银两,就知道这孙子孝顺,这家里有钱,顾阿奶手里指定有不少。
刚到黎家时,田氏对顾阿奶很好,毕竟顾青拿钱来找时,邻里都是知道,她要敢霍霍顾阿奶,那就是上赶着给人递话柄,叫村里人说闲话,况且他们还是亲戚,田氏虽贪那几个钱,却也不敢明目张胆。
明面行不通,那就私着来。
刚到黎家那三年,几乎是顾阿奶花钱最多的几年——要么今日黎娥病了,急用钱去镇上看病,要么地里遭了虫子,村里说要交钱买药,要么就是黎家大妞要成亲,家里没钱扯布做嫁衣……
从前田氏和黎阿栓还有个儿子,儿子年岁小,那看病、补营养就是一笔钱,但比这更离谱的是,孩子到了六岁,田氏忽然说要送儿子去读书。
要知道,整个平安村念私塾的小孩都不超过五个!
自古读书就是最费银两的,尤其是对村里的孩子来说,先生的束脩是一笔,买书更是要花大价钱,那时黎家每隔个把月,儿子就要闹上一通说要买书。田氏便仗着地里收成忙,让顾阿奶带儿子去镇上,好容易去了镇上吧,那就不能只买书,笔墨纸砚要添一点吧?盐糖猪肉也就顺便捎点,来来回回几次,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这还只是花钱,比这更要命的是田氏叫阿奶下地干活。
顾阿奶从前在家那是不用下地的,地里的活儿有顾青干。顾青力气大,干活快,顾阿奶就只用在家里给孙子做饭,然后送到地里看孙子吃,顾青连绑麦子都不肯让阿奶干。可到了黎家,那是田氏干三日,阿奶就得干两日……
那时候村里还烧炕,柴火在后山得自己捡,有一回田氏捡柴火时起了歪主意,佯作跌了一跤,直接在农忙活最重的时候,把地里的活全推给了顾阿奶,也是那半个月,田氏仗着农忙伙食好,胖了两斤,顾阿奶却开始消瘦下来。
顾阿奶这一瘦,就没能胖回去,起初田氏没放在心上,直到听说顾青要回来的消息才慌得不行,又是杀鸡杀鸭,还买了鱼回来给阿奶补。可顾阿奶素了太久,哪受得了这么重的油盐,吐了几回,险些吃出病来,田氏又怕又急,却也没了办法。
顾青回来的日子越近,田氏便越怕,怎知顾青回来了,顾阿奶却没翻这些年的旧账,甚至顾青还提出要把他们一家接到城里来!
田氏自然是喜出望外。
到了宜州城,日子好得不得了,可过了几日好日子后,田氏心里愈发没底,总担心顾青是知道了还是不知道?会不会哪天把他们赶出去……那她在村里可就丢大人了!
她不放心,还暗戳戳地同黎阿栓说过,可黎阿栓不懂婆娘心里那些弯弯绕绕。他是顾青的亲舅舅,当初顾青上门来求,是他做主一口答应,这些年照顾阿奶,不说辛劳,苦劳总是有的,他黎阿栓坦荡得很,连张口要给顾青管家这样的话也说得坦然。
于是乎,害怕的人,就剩田氏一个。 ↑返回顶部↑
田氏得了句夸,笑得眼睛都瞧不见了,热闹招呼起来:“卿语不是说喜欢喝汤嘛,记得多喝点。”
“谢谢舅娘。”
请过安,出了松鹤堂,田氏松掉一口气,问黎娥:“小鹅啊,你先前给你表哥送果子,他可有说什么?”
黎娥摇头:“没,兴许嫂子就没把这事告诉表哥。”
今日逃过一劫,可田氏的心口却惴惴不安,王算娘点破衣衫料子的事不要紧,却总让她想起从前,一些怕被顾青知道的,可细说起来,也不过鸡毛蒜皮,不是什么大事——
十年前,顾青要去打仗,可顾家这边没亲戚,思来想去,只剩顾母娘家那边还有个一直联系的舅舅,唯一的人选吧,顾青只能登门拜访。
那年顾青十五,已经很会种地了,连着家里从前攒下的银子,统共四十多两,给了黎家十五两。
平安村是个穷地方,一户四口人家一年若是没个大花销,一两银子就够了,何况若只有顾阿奶一人,更是用不着一两,只顾青人不在身边,担心阿奶有个小痛小病没人照顾,便想着多给些钱,叫黎家能对阿奶好些,这样一算,十五两也不贵。
剩下的,顾青拿了十两,余的二十多两留给阿奶傍身,给钱时还说:“孙儿不在身边,阿奶要对自己好些,别舍不得吃喝。”
可顾阿奶知道孙子是去吃苦的,哪愿意拿这么多钱?
“咱家在村里还有地,五亩水田五亩旱田租给别人,还有租收,平日在后院还能种些青菜,再抱些小鸡小猪,都是挣头。”总之就是说什么也不肯拿这二十两,全塞给了顾青。
顾青也不肯,他选择离家,最对不起的就是阿奶,不给阿奶多拿些银钱,他哪里敢走远?两人吵了一架,最后见阿奶真生气了,顾青才退了一步,说是同阿奶平分。
总之,顾阿奶去黎家时,黎家那儿给了钱,阿奶身上也有钱,无论如何,都不至于把自己委屈成季卿语见到的那般瘦弱的模样——
可田氏心眼多,见顾青求他们,还肯一下拿这么多银两,就知道这孙子孝顺,这家里有钱,顾阿奶手里指定有不少。
刚到黎家时,田氏对顾阿奶很好,毕竟顾青拿钱来找时,邻里都是知道,她要敢霍霍顾阿奶,那就是上赶着给人递话柄,叫村里人说闲话,况且他们还是亲戚,田氏虽贪那几个钱,却也不敢明目张胆。
明面行不通,那就私着来。
刚到黎家那三年,几乎是顾阿奶花钱最多的几年——要么今日黎娥病了,急用钱去镇上看病,要么地里遭了虫子,村里说要交钱买药,要么就是黎家大妞要成亲,家里没钱扯布做嫁衣……
从前田氏和黎阿栓还有个儿子,儿子年岁小,那看病、补营养就是一笔钱,但比这更离谱的是,孩子到了六岁,田氏忽然说要送儿子去读书。
要知道,整个平安村念私塾的小孩都不超过五个!
自古读书就是最费银两的,尤其是对村里的孩子来说,先生的束脩是一笔,买书更是要花大价钱,那时黎家每隔个把月,儿子就要闹上一通说要买书。田氏便仗着地里收成忙,让顾阿奶带儿子去镇上,好容易去了镇上吧,那就不能只买书,笔墨纸砚要添一点吧?盐糖猪肉也就顺便捎点,来来回回几次,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这还只是花钱,比这更要命的是田氏叫阿奶下地干活。
顾阿奶从前在家那是不用下地的,地里的活儿有顾青干。顾青力气大,干活快,顾阿奶就只用在家里给孙子做饭,然后送到地里看孙子吃,顾青连绑麦子都不肯让阿奶干。可到了黎家,那是田氏干三日,阿奶就得干两日……
那时候村里还烧炕,柴火在后山得自己捡,有一回田氏捡柴火时起了歪主意,佯作跌了一跤,直接在农忙活最重的时候,把地里的活全推给了顾阿奶,也是那半个月,田氏仗着农忙伙食好,胖了两斤,顾阿奶却开始消瘦下来。
顾阿奶这一瘦,就没能胖回去,起初田氏没放在心上,直到听说顾青要回来的消息才慌得不行,又是杀鸡杀鸭,还买了鱼回来给阿奶补。可顾阿奶素了太久,哪受得了这么重的油盐,吐了几回,险些吃出病来,田氏又怕又急,却也没了办法。
顾青回来的日子越近,田氏便越怕,怎知顾青回来了,顾阿奶却没翻这些年的旧账,甚至顾青还提出要把他们一家接到城里来!
田氏自然是喜出望外。
到了宜州城,日子好得不得了,可过了几日好日子后,田氏心里愈发没底,总担心顾青是知道了还是不知道?会不会哪天把他们赶出去……那她在村里可就丢大人了!
她不放心,还暗戳戳地同黎阿栓说过,可黎阿栓不懂婆娘心里那些弯弯绕绕。他是顾青的亲舅舅,当初顾青上门来求,是他做主一口答应,这些年照顾阿奶,不说辛劳,苦劳总是有的,他黎阿栓坦荡得很,连张口要给顾青管家这样的话也说得坦然。
于是乎,害怕的人,就剩田氏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