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反派一家的后妈 第33节(3 / 4)
他是真的请假回来的,不过一方面是因为要帮着忽悠村长,更大的原因还是离开媳妇儿不久,又想了,顺便回来看看。要不是城里面太动荡,程文奕怎么也得把家里人给迁到城里去,哪儿再舍得分离。
程文奕走了十来天,孙瑾就来找村长批条子了。她是不知道自己家里人背后做的那些事,还有烦恼到底该如何忽悠村长。结果还没等孙瑾开口呢,村长就明白了:“文奕媳妇儿,来给你们家秋秋打条子开证明?”
孙瑾脸上露出了笑容来:“哎,叔你都知道了?对,我来给秋秋开证明。这不都六岁了,我寻思早一年晚一年的,也能去上学了,干脆来打个条子,直接去吧。”
村长给孙瑾打完了条子,孙瑾还没想好怎么开口,毕竟在她的设想里,看到自己来打条子,村长应该很好奇,肯定要问自己“这都不高考了,你怎么还要送秋秋去学校啊?”。在他们的观念里,既然上面不让高考了,肯定也不注重念书了,没必要再把孩子送去学堂了。更何况,还是送个女娃娃去学校。
可现在村长怎么一副“我早就知道你要来了”的反应?这不科学!
因为剧情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发展,孙瑾还有些纳闷该怎么办呢,她寻思……自己可能预估错误,要不回头、再琢磨琢磨?她准备走了,村长却开口叫住了她,她一脸笑容,准备面对村长的问题了,结果村长说的又在自己预料之外。
“你跟程文奕确定念书有用不?花这老些钱,要是到时候收不回来……”
孙瑾急了:“这咋没用呢,叔,我说给你听。哪怕没高考了,那肯定还有别的途径招手人才,不然那些个机器啥的,不能全靠泥腿子吧。以后,肯定还有大学什么的上。再说了,那高考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呢,就算有高考的时候,那也有那么多人考不上呢,高中生出来,一样吃香。再说了,村长叔你看我,就读了点书,连养猪都比别人养得好。我那猪,到年头少说也得卖个两三百块钱吧,这不都赚回来呢?”
“只要读书,就没有赚不回来的道理,秋秋也是,她长得漂亮,学历又高,到时候肯定能嫁个好人家。村长啊,你想想看啊,读书才几个钱啊,哪怕上到高中了,能有五十来块吗?”
村长一想,还真是这样。那头猪确实卖了不少老钱,两三百多斤呢,因为是村里申请下来养的,卖出去没有肯定没有养猪场卖得多,但杂七杂八的钱都分完了以后,到程文奕手上都有一百多块钱,那钱后来程文奕也和工资一块交给孙瑾了。
可既然读书真像孙瑾说的那么赚钱,为什么没有每家每户都送去读书呢?一个是贵,那钱摆在眼前呢,看不到利益光看到花钱,村民们当然不乐意。说他们短视也好,这个时代就是很难有眼光长远的人,这是时代的限制。而且这念头的孩子去读书,也不是真的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有很多去学校里就是混混日子,小学的考试,都能不及格。
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孩子读书无望,自然也不会让他们继续学下去。
再说这年头,一个娃,就是一个生产力。都去上学了,谁来照顾家里呢?尤其是小姑娘,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女娃娃当家当得更早。家里的大姑娘既当姐姐又当娘,得帮着大人拉扯下面小的不说,还得在家洗衣做饭,帮大人做事。
要是让大姑娘去读书,家里衣服谁来洗、饭谁来烧?一大堆事情等着大姑娘来做呢。等小姑娘长大点,大姑娘要嫁人了,还能收点彩礼给弟弟们铺铺路,就算嫁了人,也要帮衬着点家里。
大姑娘嫁了人,家里的小姑娘长大了,就周而复始,有小姑娘来洗衣做饭。
也别真说人家短视,要是家里男娃娃有读书的天赋,肯定把人直接供上去,就像程文奕一样。至于女娃娃……就留在家里吧,哪能这么容易就放过一个劳动力呢。人家一点都不短视,精明着呢。
孙瑾也没法跑去各家各户,说他们是重男轻女、作践家里的女娃娃,因为时代如此,哪怕上面的一天到晚在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到了乡村里,她们还是被忽视的人。她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小时候在家里做各种杂活,嫁了人还跟老黄牛一样在地里卑躬屈膝的耕地,结果上升的道路被封死,这就是她们顶起来的半边天。
虽然后世也有很多不美妙的地方,但最起码,女娃子都能坐在课堂里,都有机会往上爬。
她故意说些不好听的、功利的话,至少能让村长送一个女娃去学校。当然,她也知道村长是疼女儿的人家,所以才有机会让她忽悠、让小孙女有可能去学校,要是别的人家听她这么忽悠,肯定笑得牙都不见了,嘲笑她搁那鬼扯。
能改变一个女娃子的命运都是好的,再说她只是让村长下定了决心而已。
村长抽了好几口旱烟,眉眼间满是纠结,他又叹了口气,让孙瑾先走吧。孙瑾知道,自己做到这样就行了,再说下去,自己那是强人所难。于是她点点头,出了门。
孙瑾今天请了假,下午带着老三去了学校里,准备交条子。学校已经放了假,家里交给老大老二带着老四没啥问题。去学校的路她们母女俩都是熟悉的,大手牵着小手,两个人脑袋上都戴着老二系统出品的草帽,不然这大夏天的,太阳晒在脑袋上,得热死个人。
到了学校的时候,发现里面值班的并不是校长,而是一个老师。那老师是个比孙瑾还年轻的姑娘,看着她牵着小姑娘的手,立马把人喊了进来:“外面太阳大着呢,快进来坐坐。”
学校看门的是个受伤退役的老兵,缺了一个胳膊,但是眼神很威严,孙瑾见过两次,这回没见到,倒是有些好奇。老师一看就知道她在想啥,随口解释了一下那叔去巡逻了。
老师挺热情的,还把被子洗干净,给孙瑾和老三都倒了两杯凉水:“一路走过来肯定渴了,喝点水吧。”要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孙瑾多半还会嫌这杯子不知道多少人用过,心里疙瘩,但现在她都已经习惯了,哪里还会介意。就是一路过来,有老三的水果垫肚子,确实没有什么想喝水的感觉,只是笑着婉拒了老师。杯子放在旁边,袅袅生着热气。
第71章 意外撞见
这老师有些太热情了, 搞得孙瑾还有些不好意思,她也不知道村长不在能不能办理入学,于是孙瑾就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老师面上带着笑容, 倒是一口应了下来:“我也能办的, 不然这一个暑假,乡亲们来了,总不能再赶回去,等村长在的时候再来。”
她和蔼的看着面前的小姑娘:“是给这个姑娘办理入学吗?”她那眼神格外慈祥,不过话语里面的意思好像如果不是给老三办理入学, 她会一瞬间没好脸。
孙瑾不明缘由, 但还是点点头:“是的, 这是我们家老三, 今年六岁了,我寻思应该可以上学了,就来给她办理下, 正好等开学了, 跟两个哥哥一块来。”
老师听她提起老三还有两个哥哥, 倒是愣了下。小学里一共也没多少学生, 老师回忆了下兄弟俩都在学校的, 立马想到了是哪两个。她有些不太确定的询问:“你说的两个哥哥, 是程世春和程世夏吗?” ↑返回顶部↑
程文奕走了十来天,孙瑾就来找村长批条子了。她是不知道自己家里人背后做的那些事,还有烦恼到底该如何忽悠村长。结果还没等孙瑾开口呢,村长就明白了:“文奕媳妇儿,来给你们家秋秋打条子开证明?”
孙瑾脸上露出了笑容来:“哎,叔你都知道了?对,我来给秋秋开证明。这不都六岁了,我寻思早一年晚一年的,也能去上学了,干脆来打个条子,直接去吧。”
村长给孙瑾打完了条子,孙瑾还没想好怎么开口,毕竟在她的设想里,看到自己来打条子,村长应该很好奇,肯定要问自己“这都不高考了,你怎么还要送秋秋去学校啊?”。在他们的观念里,既然上面不让高考了,肯定也不注重念书了,没必要再把孩子送去学堂了。更何况,还是送个女娃娃去学校。
可现在村长怎么一副“我早就知道你要来了”的反应?这不科学!
因为剧情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发展,孙瑾还有些纳闷该怎么办呢,她寻思……自己可能预估错误,要不回头、再琢磨琢磨?她准备走了,村长却开口叫住了她,她一脸笑容,准备面对村长的问题了,结果村长说的又在自己预料之外。
“你跟程文奕确定念书有用不?花这老些钱,要是到时候收不回来……”
孙瑾急了:“这咋没用呢,叔,我说给你听。哪怕没高考了,那肯定还有别的途径招手人才,不然那些个机器啥的,不能全靠泥腿子吧。以后,肯定还有大学什么的上。再说了,那高考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呢,就算有高考的时候,那也有那么多人考不上呢,高中生出来,一样吃香。再说了,村长叔你看我,就读了点书,连养猪都比别人养得好。我那猪,到年头少说也得卖个两三百块钱吧,这不都赚回来呢?”
“只要读书,就没有赚不回来的道理,秋秋也是,她长得漂亮,学历又高,到时候肯定能嫁个好人家。村长啊,你想想看啊,读书才几个钱啊,哪怕上到高中了,能有五十来块吗?”
村长一想,还真是这样。那头猪确实卖了不少老钱,两三百多斤呢,因为是村里申请下来养的,卖出去没有肯定没有养猪场卖得多,但杂七杂八的钱都分完了以后,到程文奕手上都有一百多块钱,那钱后来程文奕也和工资一块交给孙瑾了。
可既然读书真像孙瑾说的那么赚钱,为什么没有每家每户都送去读书呢?一个是贵,那钱摆在眼前呢,看不到利益光看到花钱,村民们当然不乐意。说他们短视也好,这个时代就是很难有眼光长远的人,这是时代的限制。而且这念头的孩子去读书,也不是真的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有很多去学校里就是混混日子,小学的考试,都能不及格。
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孩子读书无望,自然也不会让他们继续学下去。
再说这年头,一个娃,就是一个生产力。都去上学了,谁来照顾家里呢?尤其是小姑娘,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女娃娃当家当得更早。家里的大姑娘既当姐姐又当娘,得帮着大人拉扯下面小的不说,还得在家洗衣做饭,帮大人做事。
要是让大姑娘去读书,家里衣服谁来洗、饭谁来烧?一大堆事情等着大姑娘来做呢。等小姑娘长大点,大姑娘要嫁人了,还能收点彩礼给弟弟们铺铺路,就算嫁了人,也要帮衬着点家里。
大姑娘嫁了人,家里的小姑娘长大了,就周而复始,有小姑娘来洗衣做饭。
也别真说人家短视,要是家里男娃娃有读书的天赋,肯定把人直接供上去,就像程文奕一样。至于女娃娃……就留在家里吧,哪能这么容易就放过一个劳动力呢。人家一点都不短视,精明着呢。
孙瑾也没法跑去各家各户,说他们是重男轻女、作践家里的女娃娃,因为时代如此,哪怕上面的一天到晚在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到了乡村里,她们还是被忽视的人。她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小时候在家里做各种杂活,嫁了人还跟老黄牛一样在地里卑躬屈膝的耕地,结果上升的道路被封死,这就是她们顶起来的半边天。
虽然后世也有很多不美妙的地方,但最起码,女娃子都能坐在课堂里,都有机会往上爬。
她故意说些不好听的、功利的话,至少能让村长送一个女娃去学校。当然,她也知道村长是疼女儿的人家,所以才有机会让她忽悠、让小孙女有可能去学校,要是别的人家听她这么忽悠,肯定笑得牙都不见了,嘲笑她搁那鬼扯。
能改变一个女娃子的命运都是好的,再说她只是让村长下定了决心而已。
村长抽了好几口旱烟,眉眼间满是纠结,他又叹了口气,让孙瑾先走吧。孙瑾知道,自己做到这样就行了,再说下去,自己那是强人所难。于是她点点头,出了门。
孙瑾今天请了假,下午带着老三去了学校里,准备交条子。学校已经放了假,家里交给老大老二带着老四没啥问题。去学校的路她们母女俩都是熟悉的,大手牵着小手,两个人脑袋上都戴着老二系统出品的草帽,不然这大夏天的,太阳晒在脑袋上,得热死个人。
到了学校的时候,发现里面值班的并不是校长,而是一个老师。那老师是个比孙瑾还年轻的姑娘,看着她牵着小姑娘的手,立马把人喊了进来:“外面太阳大着呢,快进来坐坐。”
学校看门的是个受伤退役的老兵,缺了一个胳膊,但是眼神很威严,孙瑾见过两次,这回没见到,倒是有些好奇。老师一看就知道她在想啥,随口解释了一下那叔去巡逻了。
老师挺热情的,还把被子洗干净,给孙瑾和老三都倒了两杯凉水:“一路走过来肯定渴了,喝点水吧。”要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孙瑾多半还会嫌这杯子不知道多少人用过,心里疙瘩,但现在她都已经习惯了,哪里还会介意。就是一路过来,有老三的水果垫肚子,确实没有什么想喝水的感觉,只是笑着婉拒了老师。杯子放在旁边,袅袅生着热气。
第71章 意外撞见
这老师有些太热情了, 搞得孙瑾还有些不好意思,她也不知道村长不在能不能办理入学,于是孙瑾就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老师面上带着笑容, 倒是一口应了下来:“我也能办的, 不然这一个暑假,乡亲们来了,总不能再赶回去,等村长在的时候再来。”
她和蔼的看着面前的小姑娘:“是给这个姑娘办理入学吗?”她那眼神格外慈祥,不过话语里面的意思好像如果不是给老三办理入学, 她会一瞬间没好脸。
孙瑾不明缘由, 但还是点点头:“是的, 这是我们家老三, 今年六岁了,我寻思应该可以上学了,就来给她办理下, 正好等开学了, 跟两个哥哥一块来。”
老师听她提起老三还有两个哥哥, 倒是愣了下。小学里一共也没多少学生, 老师回忆了下兄弟俩都在学校的, 立马想到了是哪两个。她有些不太确定的询问:“你说的两个哥哥, 是程世春和程世夏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