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反派一家的后妈 第37节(2 / 4)
天是一天比一天冷了,但是孙瑾家的猪却一天比一天壮,许是把猪崽刚抱回来的时候孙瑾给村里人说的那番话,今年抱了猪崽的几户人家,那猪都长得比往年壮硕多了,那肥膘,看得就让人嘴巴发馋。
猪是养得好,可老牛却罢了工,谁人来看都闷闷不乐的,只有跟着三老一小才高兴。本来放牛的工作是村里一个老人家的,但老牛不想跟他走,只乐意跟着那三老一小,这就让人犯了难。村长没了办法,只能安排小的那个林淮晏,每天当个放牛娃。
村长是个公正的人,既然林淮晏也做工,就给了他每天2工分。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只吃东西不赚钱的小孩子来说,也算是一份不错的工。
紧接着,村里又发现,他们那三个老的,有一个会治人病,另一个,会治家畜的病啊!村里面有养鸭子、养鸡的,有的时候恹恹的,找人去看了以后,立马精神了起来。三个老的凑在一块,和互相打趣取笑说没想到年纪最大的,还会给家畜看病呢。
最老的其实也不明白,自己哪里会这个,只是笑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活的老、会的也多啊。”
林淮晏看向身子骨最硬朗的张爷爷:“张爷爷,我可以放牛吗?”
“咋个不行呢?”张爷爷大手一挥,摸了摸林淮晏的脑袋:“以后啊,你就是村里的放牛娃了。”他们当着林淮晏的面说着笑,但等到林淮晏睡着了,又面色一沉,开始交谈起来。
他们也知道最近外头不大好,前几日还听到村里人聊天,说看到镇子上那打倒坏分子的动静越来越大了,他们变得更加担心了起来。他们几个,就是因为“成分不好”,所以被下放的。要是那群整日吵着要打倒坏分子的人,到了村子里,那他们可怎么办啊?
三个老家伙,年纪大了,也活够本了,那就是死了,也就死了。可他们跟前还有个林淮晏,不能让他出事啊。再者,哪怕林淮晏躲过一劫,他们三个老的都没了,林淮晏可怎么活?他年纪那般小,在村子里也没亲没故的,以前也从来没种过田,养活自己都是问题。
张爷爷叹息一声,忍不住说:“实在不行,咱们去求求那个女娃吧,她人心善,哪怕我们仨都折了,也会照顾着点晏子。”
老中医却摇摇头:“不成,她来救济我们都一直蒙着脸,摆明了不想和我们沾上关系。平日里肯给我们送点吃的,已经是人家心好。你因为人家心善,就朝人家要更多,咱不能当这么没皮没脸的人。”
两个人争论不休,他们最后把目光都看向年纪最大的那个,等待他定夺。老人家想了半天,最后叹了口气:“要是就我们仨,我说什么都豁不出去这张脸。可晏子才多大,咱不能夺了晏子的活路。到了紧要关头,咱就是不要脸面,也得去求求人家。也不说把晏子带回家去照顾,就是求求她好心,没事给晏子一口剩菜剩饭吃,让他成人……”
“我们、我们这辈子也报答不了什么,下辈子做牛做马、衔草结绳,也要报答人家。”
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都是无能为力,老中医和张爷爷都静了下来,无话可说。要是出事前,他们手里的好东西随便漏一点出来,就能报答这些时日给的那些物资的恩情。但现在落魄了,什么都拿不出手,只能衔草结绳以还恩情。
过了年,杀了猪,等又过了一阵子,大家都等待开春干活的时候,打倒坏分子的风还是吹到了村里。大队长先跟村长通了气,说上面组织部要下来,到时候他们必须把村子里的坏分子拉出来,到台上去好好教育教育。
村长有些无奈:“这叫什么事?之前下放下来那四个,老的老、小的小,要是跟镇上那一样教育,肯定命都没了。”再说,他也不想搞那个什么教育,平日里去镇上看多了,知道那教育是个什么样,让他这样搞人家?不行、肯定不行,那是要折寿的。
再说了,他们村里那几个,可都是好人啊。老中医自然不用说,那手艺比赤脚大夫好了不知道多少,村里面有好多人生了什么病,都不用去镇上卫生所,直接去找老中医,把把脉、喝点药,那就能好。哪怕是经年累积的病,那老中医也能给调理过来。
他也不收钱,也不开什么贵的药材,基本上就是去后山跟着他描述的去找,找回来给老中医看,东西对就直接给研磨好、煮了就能吃;山上没有的,就去镇上的药材铺抓一点,都是便宜的家伙。
老中医还让村里小娃娃在山脚下找药材,找到了回来处理了,拉到镇上去,还能补贴点家用。多的不说,谁家这一年里没个头疼脑热的毛病?那都是老中医给看的。
更别说,还有老中医救回来的急症的。
还有那个姓张的,人家以前指定是军旅的,有时候和人聊天,都说自己以前打鬼子的时候,是如何如何的,村里面的年轻小伙子想和张姓老人家学几手,和别的村起冲突了,都能把别人打趴下,回来就喊他师傅。
还有年纪最大的那个,比自己亲爹都老,愣是能把村子里的家畜安排的服服帖帖的。
第79章 自己管钱
就这情况, 他们把三个老人带上台去教育?折寿啊,那是真折寿的。以仇报恩,那是什么样的人家才做得出来的事情?反正, 他老程家干不出来。
剩下的, 就那个小的,他才多大啊?和自家小孙女英子一样大,那孩子也是个可人的。英子现在念书呢,无忧无虑的,他却要跟在三个老人后面干活, 看到村长, 都会乖乖巧巧喊一句:“村长爷爷。”
谁家里没个孙子儿子, 都是他那般的大小, 要把那小娃娃带到台上去,还要朝着人家扔石子?那长得好看跟个年画娃娃一样的小孩子,到时候血次呼啦的, 真是作孽哦!
可大队长安排了任务, 村长又不能不听, 回到了村里, 在村头揣着手, 愣是没回村。倒是让孙瑾给瞧见了, 村长心想,怎么每回自己碰到事情的时候, 都能遇到孙瑾啊。
又想,之前孙瑾给的建议多好啊,而且今年那猪, 养的那叫一个膘肥体壮。就连养猪场里,按照孙瑾说的养的猪, 都确实要比用之前方法养的猪来的更好。养猪场场长都拉着村长的手,说等三四月份要抱猪崽子了,一定要让孙瑾再过来讲讲。
今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杀了年猪,不得不说,孙瑾家的猪,就是比别人家的猪肉更香些。老是这样吃孙瑾养的猪也不是回事,毕竟按照道理,只要给足了养猪场定下的斤数,剩下来的都是算钱的,孙瑾那猪肯定超标两百多斤了。于是村长就开了个会,说孙瑾那头多出来的斤数,就算村里掏钱买下的,也不让孙瑾多拿肉、或者先挑选了。
孙瑾肯定是乐意的啊,虽然那猪肉不错,但也是黑猪,吃起来有些粗糙,没有白猪肉那般顺滑。再说他们家还能吃到牛肉、鸡肉各种肉,比起多拿那点猪肉,还不如拿钱呢。 ↑返回顶部↑
猪是养得好,可老牛却罢了工,谁人来看都闷闷不乐的,只有跟着三老一小才高兴。本来放牛的工作是村里一个老人家的,但老牛不想跟他走,只乐意跟着那三老一小,这就让人犯了难。村长没了办法,只能安排小的那个林淮晏,每天当个放牛娃。
村长是个公正的人,既然林淮晏也做工,就给了他每天2工分。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只吃东西不赚钱的小孩子来说,也算是一份不错的工。
紧接着,村里又发现,他们那三个老的,有一个会治人病,另一个,会治家畜的病啊!村里面有养鸭子、养鸡的,有的时候恹恹的,找人去看了以后,立马精神了起来。三个老的凑在一块,和互相打趣取笑说没想到年纪最大的,还会给家畜看病呢。
最老的其实也不明白,自己哪里会这个,只是笑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活的老、会的也多啊。”
林淮晏看向身子骨最硬朗的张爷爷:“张爷爷,我可以放牛吗?”
“咋个不行呢?”张爷爷大手一挥,摸了摸林淮晏的脑袋:“以后啊,你就是村里的放牛娃了。”他们当着林淮晏的面说着笑,但等到林淮晏睡着了,又面色一沉,开始交谈起来。
他们也知道最近外头不大好,前几日还听到村里人聊天,说看到镇子上那打倒坏分子的动静越来越大了,他们变得更加担心了起来。他们几个,就是因为“成分不好”,所以被下放的。要是那群整日吵着要打倒坏分子的人,到了村子里,那他们可怎么办啊?
三个老家伙,年纪大了,也活够本了,那就是死了,也就死了。可他们跟前还有个林淮晏,不能让他出事啊。再者,哪怕林淮晏躲过一劫,他们三个老的都没了,林淮晏可怎么活?他年纪那般小,在村子里也没亲没故的,以前也从来没种过田,养活自己都是问题。
张爷爷叹息一声,忍不住说:“实在不行,咱们去求求那个女娃吧,她人心善,哪怕我们仨都折了,也会照顾着点晏子。”
老中医却摇摇头:“不成,她来救济我们都一直蒙着脸,摆明了不想和我们沾上关系。平日里肯给我们送点吃的,已经是人家心好。你因为人家心善,就朝人家要更多,咱不能当这么没皮没脸的人。”
两个人争论不休,他们最后把目光都看向年纪最大的那个,等待他定夺。老人家想了半天,最后叹了口气:“要是就我们仨,我说什么都豁不出去这张脸。可晏子才多大,咱不能夺了晏子的活路。到了紧要关头,咱就是不要脸面,也得去求求人家。也不说把晏子带回家去照顾,就是求求她好心,没事给晏子一口剩菜剩饭吃,让他成人……”
“我们、我们这辈子也报答不了什么,下辈子做牛做马、衔草结绳,也要报答人家。”
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都是无能为力,老中医和张爷爷都静了下来,无话可说。要是出事前,他们手里的好东西随便漏一点出来,就能报答这些时日给的那些物资的恩情。但现在落魄了,什么都拿不出手,只能衔草结绳以还恩情。
过了年,杀了猪,等又过了一阵子,大家都等待开春干活的时候,打倒坏分子的风还是吹到了村里。大队长先跟村长通了气,说上面组织部要下来,到时候他们必须把村子里的坏分子拉出来,到台上去好好教育教育。
村长有些无奈:“这叫什么事?之前下放下来那四个,老的老、小的小,要是跟镇上那一样教育,肯定命都没了。”再说,他也不想搞那个什么教育,平日里去镇上看多了,知道那教育是个什么样,让他这样搞人家?不行、肯定不行,那是要折寿的。
再说了,他们村里那几个,可都是好人啊。老中医自然不用说,那手艺比赤脚大夫好了不知道多少,村里面有好多人生了什么病,都不用去镇上卫生所,直接去找老中医,把把脉、喝点药,那就能好。哪怕是经年累积的病,那老中医也能给调理过来。
他也不收钱,也不开什么贵的药材,基本上就是去后山跟着他描述的去找,找回来给老中医看,东西对就直接给研磨好、煮了就能吃;山上没有的,就去镇上的药材铺抓一点,都是便宜的家伙。
老中医还让村里小娃娃在山脚下找药材,找到了回来处理了,拉到镇上去,还能补贴点家用。多的不说,谁家这一年里没个头疼脑热的毛病?那都是老中医给看的。
更别说,还有老中医救回来的急症的。
还有那个姓张的,人家以前指定是军旅的,有时候和人聊天,都说自己以前打鬼子的时候,是如何如何的,村里面的年轻小伙子想和张姓老人家学几手,和别的村起冲突了,都能把别人打趴下,回来就喊他师傅。
还有年纪最大的那个,比自己亲爹都老,愣是能把村子里的家畜安排的服服帖帖的。
第79章 自己管钱
就这情况, 他们把三个老人带上台去教育?折寿啊,那是真折寿的。以仇报恩,那是什么样的人家才做得出来的事情?反正, 他老程家干不出来。
剩下的, 就那个小的,他才多大啊?和自家小孙女英子一样大,那孩子也是个可人的。英子现在念书呢,无忧无虑的,他却要跟在三个老人后面干活, 看到村长, 都会乖乖巧巧喊一句:“村长爷爷。”
谁家里没个孙子儿子, 都是他那般的大小, 要把那小娃娃带到台上去,还要朝着人家扔石子?那长得好看跟个年画娃娃一样的小孩子,到时候血次呼啦的, 真是作孽哦!
可大队长安排了任务, 村长又不能不听, 回到了村里, 在村头揣着手, 愣是没回村。倒是让孙瑾给瞧见了, 村长心想,怎么每回自己碰到事情的时候, 都能遇到孙瑾啊。
又想,之前孙瑾给的建议多好啊,而且今年那猪, 养的那叫一个膘肥体壮。就连养猪场里,按照孙瑾说的养的猪, 都确实要比用之前方法养的猪来的更好。养猪场场长都拉着村长的手,说等三四月份要抱猪崽子了,一定要让孙瑾再过来讲讲。
今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杀了年猪,不得不说,孙瑾家的猪,就是比别人家的猪肉更香些。老是这样吃孙瑾养的猪也不是回事,毕竟按照道理,只要给足了养猪场定下的斤数,剩下来的都是算钱的,孙瑾那猪肯定超标两百多斤了。于是村长就开了个会,说孙瑾那头多出来的斤数,就算村里掏钱买下的,也不让孙瑾多拿肉、或者先挑选了。
孙瑾肯定是乐意的啊,虽然那猪肉不错,但也是黑猪,吃起来有些粗糙,没有白猪肉那般顺滑。再说他们家还能吃到牛肉、鸡肉各种肉,比起多拿那点猪肉,还不如拿钱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