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溯回地回来之后,他明显感觉到了魏瑄对他的疏离,还带着一点逃避。
  萧暥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没凶过那孩子啊。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魏瑄逃避回京,怕自己逼他回去。
  他忽然想到,前世魏瑄是不是原本也是个阳光向上的大好青年,结果被迫登基,困在森郁的深宫里,最后憋得跟他那阴阳怪气的哥哥一样。
  想到这里,萧暥神色一沉。不管何琰如曲笔,历史上的武帝最终确实黑化成了暴君。
  武帝的一生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乃至于民生凋敝、海内虚耗。武帝驾崩时,偌大的帝国已经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北狄入侵、中原沦陷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若立晋王,主公是忧心境中之象。”谢映之一语点明道。
  萧暥蓦然抬眼看向他。
  “中原沦陷,衣冠南渡。”谢映之道。
  萧暥深吸一口气,他穿越之后,一直竭力改变历史的轨迹,但秦羽的受伤,还是让他有一种无力感。
  如果历史的大走向很难改变,那么他能做的,就是稍稍让它偏离原来的轨迹。
  所以他就更不能把魏瑄推上皇位了。
  但是除了魏瑄,幽帝那一支皇族就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了。
  谢映之似不经意淡淡道:“除了嫡长制,天子更需立身以正,才能海内宾服。”
  萧暥立即明白了,那就是依据第二种继承制度,按人望。
  所谓人望并不仅指百姓之中的声望,主要是指得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可。
  “当年兰台之变,北狄火烧盛京,王氏倾覆,中原岌岌可危,士林就提出‘扶危救乱之际,国赖长君之时。’”
  萧暥知道这段历史,当时士林欲拥戴率诸侯联军抗击北狄的魏淙将军为帝。但是碍于一方面魏淙拒不接受,一方面桓帝又并没有犯错。
  谢映之坦言:“如今的情形恰似当年,诸侯割据,天下纷乱,魏将军乃皇室后裔,为人公正,素有威望,可以服众。”他的眼神沉静又清利,“且如今,陛下已有大过。”
  萧暥明白了,谢映之从一开始就考虑好了新帝的人选。
  魏西陵不仅善战,且精通庶务,风评又佳。就算向来重文轻武的士林,天下带兵的诸侯如秦羽、北宫达、曹满等被他们讽了个遍,唯独魏西陵是例外。涵青堂的老酸菜们提到他言必称皇室正脉,品行端方,文武双全。如果这次又是谢映之和玄门出面提议改立,简直就是稳了。
  谢映之道:“且魏将军若能继承大统,对北宫达、虞策等各路诸侯也会有一种无形的军事压力。同时,江南之地便和雍襄凉三州连成一片,天下一统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他静静看向萧暥:“有时候,势比力更重要。”
  萧暥明白,谢映之深谋远虑,这一步废旧立新走得四平八稳。无论是士林、各大世家、诸侯,恐怕都反对不起来。
  “当然,此事尚需看主公和魏将军的意愿。”谢映之道。
  萧暥知道谢映之所谋必滴水不漏,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魏西陵要进京,他心中就涌起一阵强烈的动荡和不安。
  再想到士林那群倒霉催的,他们拥护谁,谁就会出事。当年义父折剑葬马坡,如今又是……他赶紧止住自己的念头。
  他长睫微微一霎,细微的神色都被谢映之收入眼底。
  谢映之轻道:“主公也无需忧虑,废立乃大事,不在一朝一夕,至少还要等京城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今日我听主公问起大司马之事,才随口一提。”
  萧暥心道,随口一提,差点被他吓死。遂稍松了口气,此事他还需要仔细想想。虽然他相信凭谢玄首的口才,只要自己首肯,他必然有办法说服魏西陵。但魏西陵无意于帝位,这就有强人所难之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