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毅顶着皇长子的身份,能征善战,麾下人才济济,天然对太子形成威胁。
  杨毅神色逐渐凝重起来,朝中大臣的意见他不在乎,毕竟也没想过跟他们来往,但如果因此引起父皇杨峥的不满,那么问题就大了。
  他不向杨峥上表解释,杨峥也一言不发。
  现在看来,大有不妥。
  夏国存在与否,全在皇帝的一句话。
  他再狂妄,也不认为自己能挑战父皇的权威,深吸一口气,冲夏侯栩点点头,“三弟所言甚是,孤思虑不周,即刻上表朝廷,询问如何处置康居南藩,大军做好准备,如果河中之战不利,我等速速支援,攻取河中才是军国大事!”
  “殿下英明!”赵雄和夏侯栩同时拱手。
  杨毅看着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忽然一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中之事,日后如何,犹未可知也!”
  夏侯栩和赵雄都楞了一下。
  杜预不可能永远留在西域。
  河中诸族混杂,非手腕强悍之人,难以镇之。
  杨毅今年不到三十,而杜预、文鸯、马循、田章等大将已经五十多了,未来还是属于他的。
  大兴。
  杜预的奏表快马加鞭,先到一步。
  “河中必为大秦所有,西土诸国、诸部皆愿为大秦之臣属,受陛下之册封,儒家典籍、先贤教化必泽披西土,此功足以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臣以为当在河中再封一国,与夏国互为唇齿,使此地永为大秦疆域……”
  杨峥读完,已经能感觉出杜预的言外之意。
  不能让夏国控制富饶的河中地区,否则对中原就是尾大不掉之势。
  第一代,杨毅或许不敢反攻中土,但第二代、第三代之后就很难说了。
  汉景帝时,七王之乱甚至没等到第三代……
  司马家的八王之乱也是如此。
  血缘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值一提。
  近日朝中参奏夏王杨毅的奏表忽然多起来,杨峥不用看就知道是太子一系的人马在未雨绸缪。
  当然,杨毅也有一些支持者,尤其是羌胡裔的大臣,姜伐野、彭护、拓跋禄官等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大秦地盘越来越大,派系也越来越复杂。
  虽然羌胡鲜卑匈奴的第二代第二代已经汉化了,但第一代人仍有很深的部族情节。
  这其实是大秦内部汉人势力和汉化势力的一次交锋。
  “太子以为如何?”杨峥询问当事人。
  手心手背都是肉,杨峥不想偏袒杨毅,但也不想委屈了他。
  这些年他在夏国做的也不错,能征善战,勇武过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