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求生手册 第25节(2 / 4)
“你就放任那些楚人在朝堂放肆?别忘了我们母子现在的全靠着吕相,如果他失利了,那群楚人又要踩在你我的头上作威作福了?”
隐约间江宁能听到嬴政辩解的声音,只不过还没说完,就被赵姬打断了。
“我看你是安逸久了忘记那群楚人一开始对我们做了什么?他们要杀了我们啊!”
江宁默默地向后退了几步,说实话她并不想跟赵姬打照面。她本就怀疑自己知道她跟吕不韦的私情。如今她更是气不顺,万一拿自己撒气就不好了。
母子二人说了有一段时间,但言语间的内容无外乎是让嬴政听话。江宁靠柱子上心道,你们到底是想让嬴政听话乖顺,还是想让他成为傀儡呢?
“儿啊——”悲切的语调引得江宁探出头,只见赵姬双手抓住嬴政的肩膀,目光切切,“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只有母亲才是唯一为你着想的人啊……”
江宁难免有些唏嘘,她不禁想问赵姬,你的话究竟有几分是真心为自己的儿子着想呢?
微风浮动,宫河掀起了层层波纹。卷曲了秋阳,徒留一片熹微的光片。
等着赵姬走远后,江宁也没急着从藏身之地走出来。她很清楚嬴政此刻需要一个人静一会儿。
“不嫌深秋寒冷了?”嬴政的声音飘了过来。
江宁浑身一震,颇为惊讶,她这是被发现了?他是有透视眼吗?怎么知道我在这?
嬴政继续说道;“还要我去请你吗?”
“不敢不敢。”江宁从藏身之地走了出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吃些东西吧。议了那么久的事情,你应该饿了吧,吃些=点东西吧。”
嬴政注视了她好久,缓缓道:“也就只有你记得这些了。”
江宁眨了眨眼睛颇为疑惑,什么叫自己记得这些?
“进屋吧。”
但嬴政没有给她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进屋后,他让她把茶点放在书案上,一边把手炉放在她手里一边说道:“郑国渠开凿前的准备由谏议大夫熊启主持。”
熊启,江宁琢磨起这个名字,她要是没记错的话,此人就是诛杀嫪毐的功臣之一,最后却背叛秦国的那位昌平君了。原来他这么早出仕了。
“你又在发呆。”嬴政喝了一口热茶,自顾自地吃起了糕点,“这次又想到什么了?”
江宁自然不能说实话,说起了对奏表内容的补充:“我在想,是不是应该让高先生跟着。他是墨家人擅长机关,跟修建队伍中或许能想到一些新奇的工具,让民夫减轻负担。”
当然这只是目的之一,另一个目的就是让高尧去监督官吏。高尧深得嬴政器重,如果跟队必为高官,加上他是同情平民的,如果有他入队伍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酷吏伤民的情况。
“让民夫减轻负担?”嬴政用疑惑的语气重复了一遍江宁的话。
江宁语气肯定:“让民夫减轻负担。”
嬴政放下手里的糕点,询问:“为什么呢?修建水渠的民夫是战俘和犯人,为何要减轻他们的负担。”
“可是开凿水渠的大多数还是普通秦人,总不能因为个别人,让其他无辜的人跟着受累吧。制造新工具也不全是为了减轻民夫负担,也是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且如果有了趁手的工具,那岂不是能更快地竣工?”
江宁语气如旧,说出了斟酌好久的话。
“你说得也不错。”嬴政点头。
她又顺势说起了徭役时的医疗卫生问题。
“民夫是农耕的主力,伤残死亡会影响收成,影响国家的税收。人员密集多加上环境饮食容易产生疫病,一旦爆发会对水渠建设速度,周遭农事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既如此,还何不如派遣医官随队预防,以减少损失。”
虽然是帮庶民争取更多权利,但在阶级社会中,要想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就得变一变话术,让统治阶级觉得这件事是有利于自己的。 ↑返回顶部↑
隐约间江宁能听到嬴政辩解的声音,只不过还没说完,就被赵姬打断了。
“我看你是安逸久了忘记那群楚人一开始对我们做了什么?他们要杀了我们啊!”
江宁默默地向后退了几步,说实话她并不想跟赵姬打照面。她本就怀疑自己知道她跟吕不韦的私情。如今她更是气不顺,万一拿自己撒气就不好了。
母子二人说了有一段时间,但言语间的内容无外乎是让嬴政听话。江宁靠柱子上心道,你们到底是想让嬴政听话乖顺,还是想让他成为傀儡呢?
“儿啊——”悲切的语调引得江宁探出头,只见赵姬双手抓住嬴政的肩膀,目光切切,“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只有母亲才是唯一为你着想的人啊……”
江宁难免有些唏嘘,她不禁想问赵姬,你的话究竟有几分是真心为自己的儿子着想呢?
微风浮动,宫河掀起了层层波纹。卷曲了秋阳,徒留一片熹微的光片。
等着赵姬走远后,江宁也没急着从藏身之地走出来。她很清楚嬴政此刻需要一个人静一会儿。
“不嫌深秋寒冷了?”嬴政的声音飘了过来。
江宁浑身一震,颇为惊讶,她这是被发现了?他是有透视眼吗?怎么知道我在这?
嬴政继续说道;“还要我去请你吗?”
“不敢不敢。”江宁从藏身之地走了出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吃些东西吧。议了那么久的事情,你应该饿了吧,吃些=点东西吧。”
嬴政注视了她好久,缓缓道:“也就只有你记得这些了。”
江宁眨了眨眼睛颇为疑惑,什么叫自己记得这些?
“进屋吧。”
但嬴政没有给她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进屋后,他让她把茶点放在书案上,一边把手炉放在她手里一边说道:“郑国渠开凿前的准备由谏议大夫熊启主持。”
熊启,江宁琢磨起这个名字,她要是没记错的话,此人就是诛杀嫪毐的功臣之一,最后却背叛秦国的那位昌平君了。原来他这么早出仕了。
“你又在发呆。”嬴政喝了一口热茶,自顾自地吃起了糕点,“这次又想到什么了?”
江宁自然不能说实话,说起了对奏表内容的补充:“我在想,是不是应该让高先生跟着。他是墨家人擅长机关,跟修建队伍中或许能想到一些新奇的工具,让民夫减轻负担。”
当然这只是目的之一,另一个目的就是让高尧去监督官吏。高尧深得嬴政器重,如果跟队必为高官,加上他是同情平民的,如果有他入队伍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酷吏伤民的情况。
“让民夫减轻负担?”嬴政用疑惑的语气重复了一遍江宁的话。
江宁语气肯定:“让民夫减轻负担。”
嬴政放下手里的糕点,询问:“为什么呢?修建水渠的民夫是战俘和犯人,为何要减轻他们的负担。”
“可是开凿水渠的大多数还是普通秦人,总不能因为个别人,让其他无辜的人跟着受累吧。制造新工具也不全是为了减轻民夫负担,也是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且如果有了趁手的工具,那岂不是能更快地竣工?”
江宁语气如旧,说出了斟酌好久的话。
“你说得也不错。”嬴政点头。
她又顺势说起了徭役时的医疗卫生问题。
“民夫是农耕的主力,伤残死亡会影响收成,影响国家的税收。人员密集多加上环境饮食容易产生疫病,一旦爆发会对水渠建设速度,周遭农事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既如此,还何不如派遣医官随队预防,以减少损失。”
虽然是帮庶民争取更多权利,但在阶级社会中,要想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就得变一变话术,让统治阶级觉得这件事是有利于自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