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求生手册 第39节(2 / 4)
“咸阳宜居,治安良好,人们各司其职,自然会吸引别人。”江宁冲着嬴政微微一笑,“也不忘男子的一番苦心。”
成蟜:“确实。不枉兄长日夜殚精竭虑了。”
“非我一人之功。”嬴政看向人群,纠正道,“若无你们鼎力相助,我也独木难成林。”
江宁闻言嫣然一笑,成蟜更是拉着两人扎进了人堆与民同乐去了。
人如鱼群,在摩肩擦踵中,江宁一不留神跟嬴政和成蟜走散了。她心头一紧,她立在人群中张望四方试图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找到嬴政和成蟜。慌乱,恐惧,几乎要将她溺毙。
忽然,一只手握住了她的手腕。在对方的力气下,江宁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对方的身边。她惊慌地抬头看去,在光影交错中她只能看清嬴政脖颈和一点点下颌。
那惴惴不安的心忽然回到了原位,她松了口气。
“你是小孩子吗?竟然也能走丢。”嬴政低下头,眉头扬起,眸中荡起戏谑的涟漪。
江宁撇撇嘴:“明明是你们走丢了。”她向嬴政的身后望了望却没看到成蟜的影子。
“不用找了,他也丢了。”
听着嬴政波澜不惊的回答,江宁猛地看向对方,不是,弟弟丢了你都不着急?
“我们两个约定了,走散了就去刚才路过的亭子碰面。”嬴政看向江宁,又抬起手晃了晃她的手腕,对她说道,“走吧。”
江宁:“……”你这样显得我很笨啊。
逆着人潮而走,总是不如顺势而为轻松自在。她和嬴政仿佛两条逆流而上的鱼,试图踏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嬴政的手修长有力,指腹中带着老茧,落在手腕上有些粗糙感。很难想象这样的一双手是如何缔造出如明星一般璀璨的大秦王朝。
柔媚的光自云间而来,金色的薄纱飞扬在人群之中。莲花环绕着亭子,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一股朦胧梦幻之感扑面而来。
“王兄,宁姊你们看我带来了谁?”成蟜喜气洋洋的声音传来。
顺着声音望去,便瞧见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女跟在成蟜身后,在看到两人后行礼问安。江宁面露疑惑,后来在听到少女复姓百里时才恍然大悟,才意识到这位少女是百里奚的后人。
有道是双喜临门。他们三个先是开启秦国基业的贤臣后人,回宫后又收到了前线喜讯,大军夺下魏国都城朝歌。
喜事连连自然要庆祝,只是江宁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点什么。直到十月岁首,函谷关来报江宁才想起来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是在秦王政六年,也就是今年!
第53章 (一更)
清晨的章台宫是安静的, 半黄半绿的叶子垂挂在枝头,在一阵秋风中悠然而落了。尚食令带着宫人们沿着悠长的秦宫长廊迎面而来。两人含笑点头算是打招呼,宫人们同样友善地冲江宁微笑。
江宁这些年每逢有什么新奇的点子就会拉着各司的几位主事一起研究, 得到赏赐后也会分给一起做事的人, 所以宫中大部分人对她有着天然的好感。
进了屋后,江宁便瞧见嬴政一边喝粥一边看着各郡呈上来的奏章, 她不禁感叹真是用功啊。
“王上何不吃完了再看, 一心二用总是不好。”江宁放下文件。
嬴政抬眼看向她, 晃了晃手中的奏章:“这是东郡太守的奏章。他说想在各县里划出一个地方,作为培训官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规范公文内容,形式与你的差不多, 我猜是你提的醒吧。”
“只是稍稍地提醒了一下,没想到郡守大人这么快就付出行动了。”江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询问, “王上以为如何呢?”
“能简明而要地写出问题自然是好事, 省得有人一句话非要写成三句话。”嬴政放下碗, “我虽然同意, 但朝堂上的那些老古板估计会闹翻天。”江宁掩唇轻笑:“老大人们要是听到你的称呼的话, 恐怕要被气吐血了。”
“我看你是乐得见到。”嬴政捏了捏鼻梁,“不过奏章确实应做规范。秦国需要简明扼要,另外文字也要做改革。”
江宁愣了一下。 ↑返回顶部↑
成蟜:“确实。不枉兄长日夜殚精竭虑了。”
“非我一人之功。”嬴政看向人群,纠正道,“若无你们鼎力相助,我也独木难成林。”
江宁闻言嫣然一笑,成蟜更是拉着两人扎进了人堆与民同乐去了。
人如鱼群,在摩肩擦踵中,江宁一不留神跟嬴政和成蟜走散了。她心头一紧,她立在人群中张望四方试图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找到嬴政和成蟜。慌乱,恐惧,几乎要将她溺毙。
忽然,一只手握住了她的手腕。在对方的力气下,江宁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对方的身边。她惊慌地抬头看去,在光影交错中她只能看清嬴政脖颈和一点点下颌。
那惴惴不安的心忽然回到了原位,她松了口气。
“你是小孩子吗?竟然也能走丢。”嬴政低下头,眉头扬起,眸中荡起戏谑的涟漪。
江宁撇撇嘴:“明明是你们走丢了。”她向嬴政的身后望了望却没看到成蟜的影子。
“不用找了,他也丢了。”
听着嬴政波澜不惊的回答,江宁猛地看向对方,不是,弟弟丢了你都不着急?
“我们两个约定了,走散了就去刚才路过的亭子碰面。”嬴政看向江宁,又抬起手晃了晃她的手腕,对她说道,“走吧。”
江宁:“……”你这样显得我很笨啊。
逆着人潮而走,总是不如顺势而为轻松自在。她和嬴政仿佛两条逆流而上的鱼,试图踏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嬴政的手修长有力,指腹中带着老茧,落在手腕上有些粗糙感。很难想象这样的一双手是如何缔造出如明星一般璀璨的大秦王朝。
柔媚的光自云间而来,金色的薄纱飞扬在人群之中。莲花环绕着亭子,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一股朦胧梦幻之感扑面而来。
“王兄,宁姊你们看我带来了谁?”成蟜喜气洋洋的声音传来。
顺着声音望去,便瞧见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女跟在成蟜身后,在看到两人后行礼问安。江宁面露疑惑,后来在听到少女复姓百里时才恍然大悟,才意识到这位少女是百里奚的后人。
有道是双喜临门。他们三个先是开启秦国基业的贤臣后人,回宫后又收到了前线喜讯,大军夺下魏国都城朝歌。
喜事连连自然要庆祝,只是江宁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点什么。直到十月岁首,函谷关来报江宁才想起来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是在秦王政六年,也就是今年!
第53章 (一更)
清晨的章台宫是安静的, 半黄半绿的叶子垂挂在枝头,在一阵秋风中悠然而落了。尚食令带着宫人们沿着悠长的秦宫长廊迎面而来。两人含笑点头算是打招呼,宫人们同样友善地冲江宁微笑。
江宁这些年每逢有什么新奇的点子就会拉着各司的几位主事一起研究, 得到赏赐后也会分给一起做事的人, 所以宫中大部分人对她有着天然的好感。
进了屋后,江宁便瞧见嬴政一边喝粥一边看着各郡呈上来的奏章, 她不禁感叹真是用功啊。
“王上何不吃完了再看, 一心二用总是不好。”江宁放下文件。
嬴政抬眼看向她, 晃了晃手中的奏章:“这是东郡太守的奏章。他说想在各县里划出一个地方,作为培训官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规范公文内容,形式与你的差不多, 我猜是你提的醒吧。”
“只是稍稍地提醒了一下,没想到郡守大人这么快就付出行动了。”江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询问, “王上以为如何呢?”
“能简明而要地写出问题自然是好事, 省得有人一句话非要写成三句话。”嬴政放下碗, “我虽然同意, 但朝堂上的那些老古板估计会闹翻天。”江宁掩唇轻笑:“老大人们要是听到你的称呼的话, 恐怕要被气吐血了。”
“我看你是乐得见到。”嬴政捏了捏鼻梁,“不过奏章确实应做规范。秦国需要简明扼要,另外文字也要做改革。”
江宁愣了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