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80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久之前晋封郡王爵的李景隆和常升两人,也在其列。
  更不要说,诸如六部尚书、三法司堂官、五寺卿了。
  就连身为宗人令的秦王朱樉,今天也只能是干陪在一张深红大漆的圈椅旁。
  那是留给皇太子的位子。
  至于此刻空悬,则是因为皇太子还需要在宫中先行告祭太庙,而后才会出宫。
  在这样的场面下,如今还担着应天知府差事的邹学玉,也只能是远远的站在外金川门城门楼上掌控全局。
  “将士们的事情,轮不到咱们应天府去操办,自有大都督府和六部去安排。咱们啊,就等着那些阵亡将士的骸骨下了船,将他们送到功臣陵里去。”
  城头上,邹学玉面无表情,言语平静。
  然而在他的双眼深处,却有着一丝悲伤。
  都是大明的好儿郎啊。
  这一次虽说只是最后一场呼伦湖畔的决战,解决了关外草原上的忧患。可大明也是实实在在的折损了上万儿郎。
  他是应天知府,对其中更详细的数据,远比旁人更加的清楚。
  仅仅是应天府一地,便有超过三百六十七名身在北征军中的将士战死疆场。
  另有五百三十二人负伤,需要从军中退下来。
  应天府一地这么多的阵亡和伤残人数,虽说因为应天乃是京师,多军户于此。可是死了、残了的人却都是实实在在的。
  伤残的将士,还可以回来后安置进驿站去。
  可那些死了的将士,家里头便少了一根脊梁骨。
  三百六十七户痛失儿子、丈夫、父亲的军户人家,是需要应天府去照顾的。
  朝廷现在有钱,抚恤自然不会少,也不可能拖延。
  可人家却是付出了一条性命。
  望着江面上那一面面升起的巨大船帆。
  邹学玉觉得自己有必要,在上任直隶总督大臣之后,再去找工部尚书张二工好生的聊一聊。
  听说这一次呼伦湖畔的决战,火器大显神威,若不然明军想要全歼近二十万鞑靼人,怎么可能只付出了万余名将士的性命。
  朝廷必须在火器上多下功夫。
  用最简单、嘴便捷、最快速的方式,解决敌人,结束战争。
  有望在邹学玉升任直隶总督大臣之后,接任应天知府的现任应天府同知,站在邹学玉的身边,轻轻点了点头。
  “属下已经让人安排好了,等我应天儿郎进了功臣陵,属下就会与衙门里的同仁一起去请了他们的家人过去,以示我应天府和朝廷的重视。”
  邹学玉恩了一声:“等这一次北征大军回朝封赏之后,朝廷大概就要议户籍改制的事情。到时候交代下去,让应天府的那些个工坊都记住了,对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家人,要多有照顾。人家若是愿意,便让人家去工坊里做活,总是要活着的人能继续好好活下去才是。”
  同知抱拳躬身:“明府慈悲心肠,宽仁与民,实乃应天百姓之福。”
  望着被自己培养出来,准备让其接任应天知府的属下,邹学玉只是点点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