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拜熊图腾。复合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自形成伊始就是跨国民族,其族名族源均与华夏古代的高阳、高辛等远古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族名与族源孔晁注《汲冢周书》里的《王会解》云:“高夷,东北夷高句骊。”是谓高夷、高句骊归属于东北夷民族群体。
  高夷不能说是族名为“高”的东北夷民族。
  理由是“成周之会”有另一个单称“夷”的东北夷族民族若以复合民族考论,族名也是复合族名。
  甲骨文中的“高”均以地名见载,字形与“京”近似。
  史载高句丽世族“家家自有小仓,名之曰桴京”。
  高句丽民族自称“高句丽”,汉晋学者考证高句丽古称“高夷”。
  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仔细区分他们,所以一概称为“夷”
  因为这个“夷”子是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
  东方之人的意思。
  即华夏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自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南方蛮闽从虫。
  北方狄人从犬。
  西方羌从羊。
  西南熒人,焦侥从人。
  盏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
  惟东夷从大,从人。
  所以对于从东方来的人,秦国比对其他地方来的人态度好了许多,且因为他们带的人少,也没为难他们。
  各个部落的使节团在大秦都跟匈奴的使节团一样,吃惊于大秦的繁荣昌盛。
  因为在行进间,总能看到在田间劳动的人们,以前他们来的时候,虽然是打仗,可也知道,田间劳动的人们很少穿衣服,因为会磨损,他们就光着!
  现在,他们却都穿着衣服!
  虽然同样露胳膊露腿儿,但是一看就是故意做成那样的衣服!
  再有,他们不仅一次路过的时候,看到了公交马车,看到了卖冰棍儿的小贩,卖冰激淋的路边摊……。
  还有报纸!
  他们来的消息,竟然全大秦的人都知道了!
  其实,报纸上甚至从他们没来开始就登了消息,各种反应不一,很多人都仇视外族人。
  也有一些人觉得化干戈为玉帛挺好,反正外族人有求于大秦,狠宰一顿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