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4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堂上只是有些议论,可说要形成激烈的赞成派和反对派的对抗则完全没有。
  主要是因为这次被动了利益的宗室群体,经过上百年持续不断地打击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
  王府护卫没有。
  这二十年,便是一些王府庄田也没有了。
  至于这宗室身份,还不就是看皇帝对你态度如何?对你态度好,犯了错也给你硬捂过去,对你态度不好的,那一切免谈。
  说血缘关系,那朱厚照是最强的一个。
  而实际上,朱厚照就是对他们公事公办。
  这些年来,只要是闹出事,他就让大臣按照实情办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总不至于说出他这个皇帝的不是来,毕竟朝廷法度就这样规定的。
  然而这帮吃粮不做事的废物,如果没有身份带来的偏袒,哪个经得出‘公事公办’四个字?
  所以说倒霉的宗室这些年实在不少。
  现在他们没有力量,那自然就是任人随意揉捏。
  这第二个原因呢,就是传统礼教的那一派官员被赶走不少,现在是张璁在位,他用的这帮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实用。
  等到议政结束,
  大臣之间就开始相互之间谈论了。
  皇上既然下了这样的圣旨,那从此以后,一等亲王和二等亲王是一个天一个地,亲王和郡王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如此一来,这爵位可就金贵了。
  所以说,谁会是头一个亲王呢?
  第八百四十二章 回京
  正德二十年六月,皇次子载壦收到了从京师急递来的圣旨。
  原来他还安排了人手要将原四川巡抚姚玉林等人槛送京师,不过圣旨一到,一切就都免了。
  皇帝的圣旨很清楚:赐姚玉林死罪,其余胁从人等交由四川按察使衙门据实审定,事后具折陈奏,不得拖延。
  不仅如此,他推荐启用杨慎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四川的建议也被纳了。
  其实就是他报上去的奏疏内容,天子基本都采纳了。
  载壦其实有些奇怪,他们的父皇对待他们兄弟几个还是偏严厉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竟然全数准了。
  难道是四川的情况本身已经全部掌握了吗?
  他是好奇,但在杨慎的眼里,皇帝就是全力支持自己的儿子。
  “二殿下?”杨慎看他在发呆,便问了一句。
  “姚玉林赐死。”载壦叹气一声,补充说,“京师也不必去了,刑部和大理寺都不会来插手这件事了。”
  “仅是基于二殿下所上的奏本,就这样处置?”
  “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