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5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先种田纳粮,现在要种田纳银,怎么办?
  那就只有将粮食卖了换成白银。
  这个过程,就会被盘剥。
  实际上这只是盘剥的第一道过程,后面还有呢,
  比如说……
  穷人交得都是碎银,说你家交三两,
  你拿一堆跟小石子一样的银子过来,谁知道是不是三两?
  于是就要称重。
  这也可以做手脚,秤砣放轻一点嘛,老百姓是不敢反抗的。
  还有,这些海量的碎银子不便运输,也很容易被偷盗,就跟一筐米一样,少一粒,谁知道?
  所以后来朝廷又规定,地方要把碎银子炼成统一的银锭再上交。
  然而炼化的过程会有不可避免的损耗,于是又加了一份钱,这就叫【火耗】。
  朱厚照的办法呢,本质上是一样,但他要柔和的多。
  他不强制,而是采取自愿原则。
  简单的说,如果你家种地,你愿意交粮食等实物抵税,这可以。如果你家有足够的白银,那么你用白银交税也可以。
  请注意,朱厚照引导到这里,就出现了货币白银化给大明的社会带来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革命性变化。
  对于用白银抵税的那部分人来说,他们的摆脱了土地的桎梏,第一次从农田里解放了双脚。
  从从业性质上来说,他们完全有条件不再当农民,而是手工业者,或者说工人。
  这叫啥?这叫资本主义萌芽。
  甚至有些人直接卖掉土地,不再占有土地以后,他就不需要交税了。这部分税收就转移到了购买他土地的人头上。
  而转移出去的人,也就彻底的市民化。
  城市不可避免的开始扩张起来。
  不仅如此,盛世粮价低,可谷贱又会伤农,种地不赚钱以后,大量的百姓就开始转为种桑、种棉,或者干脆找个厂子自己做工赚钱。
  种田,还是辛苦啊。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有现代大机器都辛苦,更别说全人力了。
  这就是王守仁现在愁的,江南地区大规模的出现改稻为桑、改稻为棉的现象,这在鱼鳞图册里都要改的,不然一个县有一万亩水田,却交不出那么多的稻米,这不是对不上了么?
  更让他担心的是,江南地区需要从外部购粮。
  ……
  ……
  在热河行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