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17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父亲不会牵着她往前走。
  只有嫡母的目光偶尔落在她的身上。
  所以,琴嬷嬷夸她聪明那天起,她就很努力地表现自己的聪慧,她要很聪明,聪明到让人愿意给她浇水、施肥。
  她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在庄子上过活,刘嬷嬷种菜的时候她可以蹲在一边看。
  杂草会被拔出来扔在一边。
  那些菜不会,因为菜可以卖钱。
  她一直记得,在孟家,她越是什么都没有,这些道理她就越是得记住。
  柳朝妤的突然到访让孟家很是有了一番热闹,她是正经两榜进士出身,一当官就是国子监的从六品参事翰林,如今又被任命为通政司风闻使,虽然品级和从前一样,可她年纪轻轻,背后又有殿中监柳铉徵这个姨母,品级官衔反而不如历练重要。
  任谁看,都知道这位柳大人前途远大,就算同为六品,也跟孟家那位好不容易做了金州司马的大老爷完全不同。
  她的起点,也已经是旁人的终点。
  柳朝妤和自己柳朝姝的姐姐关系并不如何亲近。
  “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是骨肉至亲的姐妹,这话也是对的。
  可不亲近是一回事,为自己的姐姐张目是另一回事,她到了孟家之后,先是见过了柳朝姝的翁姑,在家宴上言语谦和,就算孟老太爷和孟老太太说了些稀里糊涂的酸话,她似乎也没放在心上。
  因为柳朝姝就是个面硬心软的,孟家上下比量了一下,觉得这位“姨娘子”应该也是个好脾气之人。
  自有了女官之后,许多女官一生不曾婚育,民间一律以“娘子”称呼。
  “姨娘子”也就替代了别家的“姨太太”。
  “三夫人娘家的姨娘子”是个好拿捏的,自然也就让孟家人越发得寸进尺,孟老太爷甚至想着能让柳朝妤去拜访尧州上下官吏之时带着孟叔恒。
  “一个姑娘家孤身在外,就算有官身,到底也不方便,不如你姐夫替你出面处置。”
  孟家老夫人说这话的时候拉着柳朝妤的手,仿佛自己是真心为这个亲家的小辈着想。
  “老夫人说的对。说起此事,我如今刚从繁京出来,如何与地方官吏往来,实在毫无头绪,可否让我借了贵府宝地设宴?”
  孟家自然乐意的很。
  在他们看来,他们借了地方,也就借出了孟家的人脉和脸面,这是实实在在帮着柳朝妤铺路的。
  那等着孟叔恒到了繁京,柳家自然也得给出相应的回报才对。
  几日后,孟家宾客盈门。
  这一场酒宴上,易阳县令不过敬陪末座,府学主事笑面迎着,尧州司马不敢上座,尧州司马虽然没来,却派了自己的亲弟弟来送礼上门,将要开席的时候,连江南道巡察使都送了礼来。
  说实话,四年前孟家大老爷升任金州司马,都没有这般排场。
  看着一辆接一辆的马车,孟家上下都涨了见识。
  有盐商从江州匆匆赶来,穿着绸袄的大商人卸了车就走,只为了给柳朝妤送来一箱金玉,说是供她“赏玩”。
  尧州产茶,茶商们更是风闻而至,说是要送一些“茶叶”供柳大人品鉴,那些茶叶无不金光闪闪晃人眼。
  这些东西,柳朝妤来者不拒,尽数收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