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墙角处,一名妇人眼眶含泪地接了伙计施舍的银钱,忙拉过身侧懵懂无知的垂髫女童,朝伙计连声道谢。
  那妇人和垂髫女童皆是形容狼狈,裙衫脏污,看似和别的乞丐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若细看,便会发现这妇人掩盖于灰头土脸下的容貌颇为柔媚勾人。
  身怀出众姿色的妇人,却在除夕之夜孤身带着孩子流落街头,其中似是有什么隐情。
  然而,薛亭晚并没有发现此母女二人的异样,她亲眼看着两名伙计将绑着红绸的两贯铜钱施舍殆尽,方笑着冲他们点了点头。
  裴勍顺着美人儿的目光望去,看着两名小厮入了松风万客楼的大门,才觉得这两人十分眼熟。
  裴勍略一回想,方想起来——那回徐颢请他来松风万客楼用膳,两人在酒楼外头撞见两个瘦骨伶仃的小乞丐,酒楼的伙计正打着永嘉县主之名送那两个小乞丐新出炉的点心吃。
  如今,这两位小乞丐穿着酒楼里统一的服饰,做小厮打扮,原本土色无人气儿的面容也显得红润许多。
  只是,小乞丐怎的成了酒楼的伙计了?
  思及此,裴勍当即问出了心中疑惑。
  原是这两个小乞丐的家人皆在家乡水灾中丧生,随着流民队伍一路北上进京,在京城无处落脚,只能沿街乞讨为生。
  薛亭晚对他们的身世颇感唏嘘,吩咐酒楼掌柜时常拿些干净的饭菜给他们果腹。那两个小乞丐是识礼数的孩子,因感怀一蔬一饭之恩,便起了报答酒楼东家的念头。
  薛亭晚心善,考虑到他们年纪尚小,无父无母,孑然一身,仅仅靠着别人的施舍度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两个孩子无人教导,将来若是走上歪路,才是真真叫人痛心的事。
  可巧,那时正赶上松风万客楼生意红火,掌柜正欲往酒楼里多招些人手。薛亭晚便干脆吩咐酒楼掌柜,收下两个小乞丐做小厮伙计。
  如今,他们在酒楼中有吃有住,每日只管干些跑堂、帮忙的活计。为了叫他们从失去亲人的苦痛中走出来,薛亭晚还为他们另赐了名字,一个叫长寿,一个叫天龄,皆是取吉祥长生的寓意。
  薛亭晚柔声道,“他们只比阿辰小两三岁,还是个半大孩子,依着母亲和祖母的意思,先把他们安置在酒楼中历练一段时间,等长大些,若是人品可堪大用,也好派他们到庄子或是铺子里当差。”
  裴勍听着美人儿平静地叙述,垂了眼眸,望着粉唇一张一合,心中渐有暗流涌动。
  为富为贵者仁义,知恩者图报,自成一段救孤的人间佳话。
  他的阿晚,从不将伪善挂在嘴上,背地里,善意之举却做的比谁都多。
  他和她手挽着手,走在十里灯市之中,身边行人来来往往,脚步匆匆。
  忽闻得几声烟火巨响,紧接着,暗夜中绽开漫天的璀璨烟火,繁花团团拥簇,流光溢彩,灿烂夺目。等绚烂转瞬而逝,烟火坠下,复又撒下星辉满目。
  裴勍此人,性子本就冷清,年少身负高才,常年跟在献庆帝身旁,等后来年纪渐长,又离家四海公干,见天地之重,识大道苍茫,愈发沉沉入定,宠辱不惊。
  九年前,老国公爷和国公夫人相继病逝,裴勍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早早阅尽生离死别,更是满心断绝尘欲,摒弃世俗。
  所谓凡世悲欢,无非自渡。这么多年来,邵氏外祖居于京南行道,裴勍独居裴国公府,每逢佳节,无人相对庆贺,他倒也习惯了,并不觉得孤身一人有多么寂寥清冷。
  从年少的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到如今的韬光养晦,静水流深。裴勍的心境已经越过千山万水,远非同龄为官者可比肩。
  可是,世事无常,姻缘天定,这世上所有的“习惯”,大抵都会被“例外”所打破。
  如今,裴勍牵着身畔的薛亭晚,才知道自己并非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他第一次觉得,以往的二十来年,竟是白活了——若此生有佳人在侧,依依挽手,陪他看尽尘世焰火,三千繁华,哪怕做个凡夫俗子,又有何妨?
  她为他的平静生命画上一抹亮色,让他的满腔沉稳变得波澜不断,惊惶不定、心乱如麻。
  她将他这座凛冽冰峰融化成了潺潺春水,永远都不知疲倦的奔流向她。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