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华平县主,想也知道是谁送的。宋如锦心底有些别扭,挥了挥手,“我不要看,你扔……算了,你先收着吧。”
  暗香点头,顺口说了一句:“是个长条樟木盒子,许是放了画卷。”
  宋如锦默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拿来给我瞧瞧。”
  果真是一幅画,里头还塞着一份信笺。画上绘的是嶙峋的山石,悬崖峭壁之上栽着一棵树,细看之下,竟是一株白玉兰。
  宋如锦微微愣神。
  再拆开信笺一看,果然是徐牧之的笔迹。他写信寄书一向喜欢用华美的铺陈,这回也不例外——先对侯府老夫人的病逝表达了痛心,同时宽慰了一番宋如锦,嘱她“添饭加衣,希自珍慰”。然后描写了今日王府赏花宴的情景,重点表明了这场宴会“实属意料之外,非予所愿”。最后才谈到送来的画卷,说它为本朝第一画师张秀景所作,还意有所指道:“山花烂漫,只与卿同赏。”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可爱来了的地雷~么么哒!!!
  第46章 战事忽起
  因为元娘来了, 所以晚上阖家人坐在一起用了膳。元娘道:“怕是要在府上住一段时日,叨扰各位了。”
  二夫人不禁挑了挑眉。
  她刚刚嫁过来的时候, 元娘还是侯府的娇客。
  二哥哥娶了新妇, 不论是府里做的精细点心,还是街上买的新奇玩意儿, 全给了新夫人, 不再留给元娘这个妹妹。那时候元娘年纪还小,自然对新嫂嫂多有埋怨。当时的二夫人尚没有今时今日的伶俐圆滑, 见元娘对她没有好脸色,便也从不笑脸相迎。是以这对姑嫂素来有些龃龉。
  此刻听闻元娘要在盛京住下, 二夫人下意识地挤兑道:“家里院子虽然多, 但都常年空关着, 也没人打扫,怕是要好好拾掇一遍才能让你们住进去。”
  元娘斜乜了她一眼,“瞧二嫂这话说的, 跟我们三个人占了多大地方似的。”
  刘氏也知道她二人一向不睦,连忙出来打圆场, “倒也有一处现成的干净院落,只不过是皇后娘娘出阁前的住处,让旁人住进去多少有些不妥。还好东北角有个书房是空着的, 素日也有人打扫,你们若不嫌弃,就在那儿将就一晚,明日我就让下人把含秋苑收拾出来。”
  含秋苑是元娘出嫁之前的住处。元娘点点头, “麻烦大嫂费心安排了。”
  贺兰恬笑道:“我倒想和锦表姐一起住,一块儿说说话也好。”
  宋如锦来者不拒:“好啊。让人隔一间碧纱橱出来便是。”
  于是到了晚上,贺兰明随元娘住到了书房的两侧暖阁,贺兰恬则在宋如锦的屋子里搭了个矮榻,暂且作为休憩之所。
  临睡前,两个姑娘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表姐平日都读什么书?听大姑母说,表姐每日都要入宫,和那些皇子公主们一起读书。”贺兰恬既好奇又佩服。他们姑苏离盛京远,不比京中儿女日夜待在天子脚下。他们对皇室更加敬畏,提到的时候也是怀着憧憬的。
  宋如锦道:“近日宗学教了几篇《论语》,先生嘱我们熟读成诵,我还没有背下来呢。”说着又觉得羞愧,便转了自己擅长的话题:“我平素更爱作画。”
  她把自己近一年的画作翻出来,和贺兰恬一起翻看。
  贺兰恬笑道:“若说作画,我这儿倒也有一幅。”她拿出随身带的手帕,铺平了放在膝上。帕子上绣着折枝梅,红梅星星点点,枝干歪斜,逸趣横生,旁边留白的地方还用黑绒绣了一排草字,宋如锦细看了几眼,是王文公的“遥知不是雪”一句,笔锋勾连不断,就像用笔沾墨写出来的一般。整幅绣品,当真栩栩若生,如同画卷。
  宋如锦赞道:“早就听说苏绣针脚细密。照我看,比宫里的绣品还要好。”
  “表姐喜欢,我就给表姐绣个荷包。正好这些天都要待在盛京城,闲着也是闲着。”贺兰恬道,“只不过表姐要替我备下丝线。”
  “谢谢恬表妹。”宋如锦笑眯眯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她把自己随身带着的羊脂玉佩解下来,送给了贺兰恬,道:“这就当是谢礼。”
  贺兰恬家中富贵,也见惯了好东西,羊脂美玉在她眼里并不难得。不过心意无价,她便也欢欢喜喜地收下了。
  夜里宋如锦觉得口干,起床倒水喝,透着碧纱橱望了一眼,瞧见矮榻上的贺兰恬翻了几下身子。她轻声问:“表妹睡不着吗?”
  贺兰恬软软地应了一声,揉着眼睛坐起了身子,“有些认床……先时明明很困,真躺下来反倒睡不着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