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 第5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沁瑶点头,眼睛往那两扇威严肃穆的朱红门内瞧了瞧,安静地在蔺效身旁候着。
  过了一会,常嵘从大理寺内出来,走到蔺效身旁低声道:“刘大人正好在里头,让请世子进去。”
  蔺效点点头,领着沁瑶和阿寒往内走。
  沁瑶跟着蔺效,一面走一面忍不住想,这位大理寺卿刘赞大人正是刘冰玉的父亲,听说为官清正,在朝廷中颇有威望,照这几回的情形来看,料得他一来跟蔺效私交不错,二来颇信得过蔺效的为人,否则以两人的年龄之差,断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蔺效屡开方便之门。
  只是上回秦征那桩案子,蔺效也不知是怎么跟刘赞等人交代的,反正到最后,皇上将几桩案子都压了下来,力保秦征死后的威名,根本没有替那几位枉死女子讨说法的打算。
  而刘赞苦查了两个月,换来这样一个囫囵吞枣的结局,不知心中会作何感想。
  进了内,刘赞却没上回那样在正堂坐着,而是在后堂的书房内办公。
  一位衙吏领着他们绕过正堂后的小院子,到了门前道:“大人,蔺统领来了。”
  门内传来一把低沉浑厚的嗓音,“快请进来。”
  沁瑶跟在蔺效身后入内,抬眼一望,见是一间极宽敞的书房,四面墙都是齐顶的书架,装满各类书籍,里头一大一小两张书桌。
  大书桌后是大扇推窗,光线毫不吝啬地投射到屋内每一个角落,照亮桌后那位中年官吏的身形样貌,沁瑶认出这人正是上回见过的大理寺卿刘赞,这回留了心,这才发现他眉眼确实跟刘冰玉有些挂相。
  另一张书桌则靠着书架而放,上面堆满卷宗,后面坐着个形容俊朗的年轻男子,正提笔书写着什么。
  蔺效等人进来时,那人抬头一看,原本冷淡的神情骤然化为惊讶,白皙的手指握着笔,久久忘了落下。
  直到毫端一滴墨低落纸上,在雪白纸上氤氲出一摊再抹不去的墨渍,方才回过神,狼狈地将笔放下,又将那团染了墨的纸草草揉成一团,站了起来。
  沁瑶没想到今日能在大理寺碰见冯伯玉,险些没将一声“冯大哥”叫出口,见冯大哥神色复杂地望着她,不敢唐突,只好对他做个无声的嘴形,脸上露出笑意,点头打招呼。
  许久不见,沁瑶只觉冯大哥瘦了许多,神情也有些阴郁,不像往常那样总是和颜悦色,不免有些疑惑,听母亲早上说,冯大哥不日便要被擢升为大理寺推丞了,照理说该人逢喜事精神爽才是,怎会这般无精打采。莫不是衙门里公务过繁杂,冯大哥应接不暇,太过疲累的缘故。
  冯伯玉看看站在蔺效身旁的沁瑶,心中五味杂陈。早先他听衙吏报告说蔺统领来了,而长安城姓蔺的统领再无旁人,便知定是蔺效无疑,可蔺效平日管着羽林军,与大理寺大不相干,能引得他前来,多半不是来替皇上下密旨,便对最近哪桩案子发生了兴趣。
  想起手中那桩案子有些古怪之处,他难免生出几分揣测,莫不是沁瑶发现有邪物作怪,想了解案件详情,特央了蔺效前来垂询?
  刚想着,便见沁瑶跟着蔺效一起进来了,他早前的猜想被证实,心里顿时酸得发苦。
  不知失了多久的神,直到刘大人唤他,这才发现屋内几人都在看着他,沁瑶也不例外,澄澈的眸子里隐隐有些疑惑,又透着几分担忧。
  他动了动僵硬的嘴角,勉强对沁瑶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这才侧过身,对刘赞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刘赞见他神色透着浓重的疲惫,跟方才判若两人,觉得有些奇怪,道:“骥舟啊,我想起前两日幽州呈上来的那桩案子有些地方不通,不如你去牢里提讯一下犯人,看看供词可有前后矛盾之处。”
  冯伯玉立刻意识到刘赞这是要将他支开,忙垂眸道:“下官这就去办。”
  蔺效淡淡地看着他,见他痛痛快快便出去了,路过沁瑶时,未曾多看沁瑶,也未多做停留,脸色这才见缓,将视线收回。
  冯伯玉关上门,艰难地走下台阶,脚步沉重得几乎迈不动步,身子一阵一阵发冷,头顶虽有烈日,却如同置身阴郁的梅雨天,全然感觉不到一丝温热。
  走到院子当中,想起不久前也曾跟沁瑶一齐讨论案情,心里的痛直逼上来,身子一晃,险些立不住。
  他看着脚下被日头晒得白晃晃的青石砖,缓缓抬手从怀中掏出一件流光溢彩的兰穗珠花,放在眼前细细端详,许久之后,喉结艰难地一动,重将珠花放回怀中,往外走去。
  刘赞招呼蔺效道:“惟谨,快快请坐。”
  随后,看一眼蔺效身旁那位生得明眸皓齿的少年和浓眉大眼的小道士,想起上回曾经见过他们施法,听说还曾帮忙对付过挖五官的妖怪,便也对沁瑶和阿寒生出几分敬重,要知道自破了秦征案后,长安城再没有发生那等骇人听闻的虐杀案,已太平了好些时候了。
  只不知如何称呼他们,索性统统道:“两位高人也请坐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