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运之子[快穿]_120(2 / 2)
“这个月的杂志出了,一定要多买几本,送给亲戚朋友们看看!”年老爷子抚着胡须,呵呵笑道。旁边负责采买的小厮立刻应了一声,喜滋滋的将此事记下。
半个月后,《新文学》发刊,年老爷立刻派人买了十多本回来。翻开杂志,目录后的第一页就是孟晖的诗。
在这首诗之后,杂志社的编辑还专门写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品读,将这首诗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堪称新文学的典范之作。而有些讽刺的是,同一本杂志上,也同样刊登了一首年翔飞的诗,却是与其他人的新体诗放在一起,凑了个新体诗赏析,诗文下只有短短一句评语,双方对比鲜明。
看到自己那眼高于顶的儿子被孙子狠狠踩进了泥里,年老爷子恨不能每顿多吃一大碗饭,而在他的宣扬下,年家的亲戚友人也了解了这个情况,明面上称赞“年康乐”青出于蓝,实际上却在私下里嘲笑年翔飞江郎才尽,连被他弃之不顾的儿子都比不上。
当然,这种传言仅仅在亲戚间流传,远在外地求学的年翔飞是不知道的。毕竟孟晖投稿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将原作者的名字当成了自己的笔名,所以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位“琼枝先生”与年翔飞之间的关系。
至于以一篇诗文一鸣惊人,被无数新青年们津津乐道的“琼枝先生”,此时正在“写”自己的第二篇文,并且一边成文、一边与年氏讨论,力图依靠自己的舌灿莲花、引经据典,顺利为年氏洗脑。 ↑返回顶部↑
半个月后,《新文学》发刊,年老爷立刻派人买了十多本回来。翻开杂志,目录后的第一页就是孟晖的诗。
在这首诗之后,杂志社的编辑还专门写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品读,将这首诗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堪称新文学的典范之作。而有些讽刺的是,同一本杂志上,也同样刊登了一首年翔飞的诗,却是与其他人的新体诗放在一起,凑了个新体诗赏析,诗文下只有短短一句评语,双方对比鲜明。
看到自己那眼高于顶的儿子被孙子狠狠踩进了泥里,年老爷子恨不能每顿多吃一大碗饭,而在他的宣扬下,年家的亲戚友人也了解了这个情况,明面上称赞“年康乐”青出于蓝,实际上却在私下里嘲笑年翔飞江郎才尽,连被他弃之不顾的儿子都比不上。
当然,这种传言仅仅在亲戚间流传,远在外地求学的年翔飞是不知道的。毕竟孟晖投稿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将原作者的名字当成了自己的笔名,所以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位“琼枝先生”与年翔飞之间的关系。
至于以一篇诗文一鸣惊人,被无数新青年们津津乐道的“琼枝先生”,此时正在“写”自己的第二篇文,并且一边成文、一边与年氏讨论,力图依靠自己的舌灿莲花、引经据典,顺利为年氏洗脑。 ↑返回顶部↑